【上杉謙信二】天與地→川中島會戰
![[圖]](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a/Map_Japan_Genki1.png)
上杉謙信一直是我很崇拜的日本大將,原因不在於他在日本戰國
時期的名氣大,而是在那堅定的執行意志,開大門走大路的性格
,一生從不是為了自己爭霸,為了家族為了盟友的情義,有中心
信仰至死不變,如一生只愛一人,在愛人死後終身未娶且不碰女色
,雖然後人認為這樣過於潔癖完美主義,但試想,就是一般人
![](https://img.youtube.com/vi/siaXN-UUxrM/0.jpg)
不容易做到才叫難得啊...............
川中島之戰
川中島會戰之所以如此膾炙人口,最主要是
因為對戰的雙方是並稱戰國雙雄的上杉謙信
及武田信玄。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川中島之戰的規模也是
戰國時代所僅見的。
被稱作當時三大會戰的,
首先是天文15年(1546)北條早雲之孫北條氏康率領8千士兵,擊潰了關東
管領古河公方8萬聯合軍的武藏川越夜襲戰;
其次是9年後的弘治元年,在中國地方的毛利元就以4千餘士兵殲滅了陶晴賢
2萬大軍的嚴島會戰;
最後則是永祿4年9月的川中島會戰。
川越會戰及嚴島會戰皆是靠著奇襲而獲得最後勝利;但川中島會戰中,近3萬
的兩軍精銳部隊卻是一步也不退讓地互相激鬥角力,以致最後出現了過半數的
死傷者。這樣激烈的戰鬥在日本戰史中是唯一僅見的。
即使是戰事頻仍的戰國時代,這樣屍山血河的戰爭結果對雙方的國力都是一
大損害。但是會演變成這樣激烈的戰局,是因為上杉謙信的越後軍隊及武田
信玄的甲州軍團都是名揚戰國、互爭一二的精銳軍隊,這一場戰爭可以說是
為了武將們自身的名譽而戰的;而且在這戰國之世,每一場戰事對大名們來
說都是決定勝敗浮沉的命運之戰,更何況這場敵手正是雙方宿命之敵的川中
島之戰,情況更是如此。
------------------------------------------------------------------
■ 川中島會戰始末 ■
在平定了甲斐國內後,武田信玄便以併吞信濃為下一個目標。無法抵擋信玄
侵略的信濃土豪村上義清、小笠原長時等人紛紛向謙信求援,再加上謙信的
祖母本家高梨氏也前來尋求援助,謙信便以此大義名分出兵準備攻打信玄。
事實上即使沒有信濃土豪們的求援,一旦讓信玄併吞了信濃,信玄的土地便
會與越後接壤,這將會對越後造成極大的威脅。
![[圖]](http://www2.ezbbs.net/05/yamashige/img/1197813230_1.jpg)
所謂川中島,指的是北方的犀川及南方的千曲川之間所沖積出來的一塊小島。
至於為何武田信玄及上杉謙信會如此執著於這一塊小島,那是因為川中島
對於二人來說都是戰略上的要地:
對信玄而言,信濃國的經略是從父親信虎以來的願望,如果川中島這塊地被
謙信奪走,將會使自己的背後受到威脅;
而對謙信來說,川中島這塊距離越後春日山城不到60公里遠的土地,是阻擋
信玄攻勢的防波堤,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 天文22年(1553年)
川中島之戰自天文22年(1564年)10月至永祿7年(1564年)8月,前後共有
5回。其中的3回兩軍只是隔著川中島互相對峙而已。其中第二次會戰,兩軍
中隔犀川開始了為期一百天之久的對戰。在這持久戰中,謙信以嚴格的軍令
來對應夜晚的奇襲,而信玄為了想突破這種情勢,曾動員數千人夜襲善光寺
,但是失敗。一旦成為長期戰,對武田軍而言在補給方面是相當不利的,而
越軍也必需要回國做過冬的準備。最後信玄請出駿河國的大名今川義元調停
,兩軍在閏10月15日一同撤兵了。
此戰之後,弘元2年3月,謙信離開春日山城前往高野山出家了。其引退理由
是國內諸將未能誠心服從自己的統治。
家中重臣為此大為慌亂,發誓團結一致服從謙信,才將他說服還俗。
川中島會戰中戰況最為激烈的,是永祿4年(1561年)9月10日第四次的會戰
;世人一般所說的川中島會戰,指的就是這次戰役。
永祿3年(1560年)8月,因受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之請,才上京歸國的謙信便
預備出兵關東。雖然在信玄的勢力已侵入北信濃的現在,出兵關東與北條氏
康爭戰是十分危險的舉動,但出於自己的正義感,謙信還是決定要如此做。
謙信調動11萬左右的大軍來到小田原,而北條氏康避免與之正面衝突,選擇
了守城。謙信圍攻了一個多月都未能攻下小田原城,於是解除攻勢來到鎌倉
,永祿4年在鶴岡八幡宮接受上杉憲政讓與上杉之姓及關東管領職。之後雖
然也幾度出兵關東,但都未能完成關東管領恢復關東秩序的任務。
在此期間信玄完成了海津城,壓制了川中島,而在永祿4年更占領了割嶽城
,威脅到謙信的居城春日山城。謙信出兵小田原,不在越後的期間,信玄不
斷地騷擾越後國境,甚至侵入越後領內。被激怒的謙信在永祿4年7月2日從
關東歸來後,幾乎不做任何停留,於8月8日又率領1萬3千餘的軍隊越過國境
來到善光寺,駐守在此地的城池。這1萬3千餘的軍隊中,除了越後本身的軍
力之外,還包括了向謙信求援的村上義清等人的軍隊。村上義清在一年前的
關東出兵時也在謙信的陣中。與善光寺平相望,越過犀川,在南方的千曲川
東岸的松代一地,有著武田守備國境的城池海津城。由高阪彈正昌信率領著
士兵3千在此地防守。謙信留下5千人的後備軍,率領其餘的8千軍越過犀川
,布陣在千曲川對岸的妻女山。妻女山是海津城西方4公里左右、標高約30
公尺的一座小丘陵。
然而布陣在妻女山並不是十分有利的計策。在此地布陣的話,若非將海津城
攻下,就是得與信玄軍決一死戰,否則無法卻保越軍退回北陸或前往關東之
路。不過在高阪彈正所著的『甲陽軍鑑』中記述道,妻女山上有著村上家祖
先的祀廟,信玄說要將祀廟燒燬以斷絕村上家舊臣對舊主的留戀。謙信會占
領妻女山是為了奪回村上家的聖地,讓屈服於武田的村上舊臣們回心轉意也
不一定。
謙信出現的警報立刻由海津城的烽火傳達給在甲府的信玄,而信玄在兩天之
後立即率領了1萬7千左右的軍隊自甲府出發,而在途中諸將的部隊也陸陸續
續加入。甲州軍經過約4日的行軍,8月21日到達鹽崎。鹽崎在妻女山的西南
4公里處,距海津城約4公里的地點。信玄在此地駐兵至24日;沒有馬上和海
津城的城兵會合的原因,主要是想在此地觀察謙信的動靜。
信玄在北上的途中,由海津城來的情報一直不斷;但是敵人固守著妻女山,
一點也沒有要攻城的樣子。根據海津城來的情報,越軍在山裡挖掘了二、三
重的壕溝,伐取林木建築柵欄,並在其中搭建小屋,一副正在準備持久戰的
樣子。以用兵神速聞名的謙信竟沒有立刻攻城,而在山裡築起城塞,他究竟
是有著什麼樣的計策?攻城的話,一般來說是需要比城兵多上三倍的兵力才
有可能成功的;比起海津城的3千兵力,越軍的1萬3千軍是綽綽有餘的了。
但即使如此,謙信還是不採取攻城的行動,看來反倒像是正在等待著信玄援
軍的到來的樣子。
信玄原本的計劃是以海津城為餌引誘越軍,再從背後將之一網打盡。謙信據
守在妻女山中,難道也是和信玄所計劃的一樣、想以此為誘餌引誘甲軍攻擊
嗎?否則的話,總不會是在等待信玄的大軍來到,讓自己如同袋中之鼠一般
受到信玄本軍及海津城勢的夾擊吧?無法推知謙信意圖的信玄在24日離開了
鹽崎,改將大軍駐紮在茶臼山。只要在此地布陣的話,就能切斷留在善光寺
平的越後後備軍與妻女山本軍之間的連絡;如此一來,即使不願意,謙信也
非採取行動不可了。然而謙信依然沒有任何行動。從較妻女山要高峻許多的
茶臼山下望,可以看見伴同謙信大軍同來的能樂舞者等,正隨著笛聲大鼓的
伴奏起舞,陣中一片輕鬆愉快的氣氛。等得不耐煩的信玄於是在5天後的29
日移師進入海津城。在城中與諸將們展開軍事會議後的結果,最後決定採用
的戰術便是有名的「啄木鳥戰法」。所謂「啄木鳥戰法」,便是由高阪彈正
所率領的先鋒1萬2千軍夜襲妻女山的西南後側,將上杉軍追向川中島,在川
中島則有著信玄的八千軍在埋伏等待著,然後就此將上杉軍一網打盡;就如
同啄木鳥會啄樹的另一端,將蟲兒嚇出洞口後再將之吞食一般。
這個計劃決定在9月10日的凌晨實行。但是就在計劃實行的前一天傍晚,在
妻女山山頂偵查的謙信由敵陣中比平日要多的炊煙以及人馬不穩的浮動氣氛
中查知敵人就要有所行動了。他在這妻女山固守了20日之久,所等待的就是
信玄出動的這個時機。謙信在當晚留下約百人的勇將,在妻女山的各處燃起
篝火,好讓武田軍以為主力軍還在山上,然後在11時左右率領全軍下了妻女山
,經過淺灘越過千曲川。聽說上杉軍在這天晚上捕殺了發現這項行動的敵軍
偵察員17人,因此才能瞞過信玄軍的耳目。武田信玄擅長在作戰時利用忍者
等來搜集情報,但看樣子上杉軍的反間諜組織要更勝一疇。
越軍重新布下「車懸之陣」,來到在川中島中央的八幡原布下「十二段鶴翼陣」
的信玄軍之前。直至夜明日昇之前,信玄軍都沒有發現越軍的行動。
朝陽昇起之時,信玄軍在包圍著他們的川霧約4、5百公尺的彼方聽見了人馬的
喧鬧聲,覺得可疑而前驅一看時,預料之外的敵人大軍赫然出現在眼前。為
此驚愕恐慌不已的信玄軍想重整軍勢之時,越軍已如怒濤之勢猛攻過來,兩
軍遂陷入一片大混戰中。由於對方兵力較己方要少,而且信玄就在陣中,越
軍為了這個打倒信玄的機會而不斷施以猛烈的攻擊。
在持續的混戰中,由於戰況遲遲無法有決定性的突破,感到焦躁的謙信不顧
部下的勸阻,隻身驅馬殺進信玄軍中。謙信找到信玄的本陣,向坐在陣中的
信玄砍了三刀。信玄則舉起軍配(指揮用的鐵扇)抵擋,在軍配上留下了
七道刀痕。這就是川中島會戰中有名的「三太刀七太刀」。謙信雖然希望能在
此分出勝負,無奈信玄的側近已驅前保駕,謙信只有策馬離去。
在這場亂鬥之中,除了信玄之弟武田信繁、諸角豐後守?山本勘助、初鹿野
傳五郎等人,有4千6百餘人戰死,而信玄及嫡男太郎義信也負傷,就在信玄
軍幾乎要全軍覆沒之際,被謙信軍甩下的高阪彈正1萬2千軍自妻女山趕來
救援了。
高阪彈正隊於清晨時分到達妻女山時,那裡已經是人去樓空了,而遠遠地從
八幡原傳來激戰的人馬嘶喊聲。高阪隊急忙再渡過千曲川時已是早上10時左
右,正好追上上杉軍的背後。上杉軍受到兩面夾擊,漸漸露出敗勢,渡過犀
川往善光寺方面退去時,已經是敗走的狀況了。
![[圖]](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original/746610.jpg)
謙信在善光寺結集了4千餘的殘兵,在10月上旬回到春日山城。而信玄在八
幡原整備全軍之後,在晚上10時左右進入海津城,翌日出發回國。此次戰鬥
的死傷率,上杉軍是72%,武田軍是88%,這是即使在戰國時代也十分罕見
的高死傷率,也可以說明此次戰鬥的慘烈。
在高阪彈正所著的『甲陽軍鑑』中,記載著自清晨六時開始的前半戰局是
上杉軍占優勢,而自早上十時之後的後半戰局則是武田軍的勝利。但是武田軍
除了信玄之弟及軍師山本勘助戰死外,信玄父子也負了傷;而且上杉軍的戰
死者大部分都是在撤退之時因武田軍的追擊而在犀川的急流中溺死的,由此
點來看,武田軍的敗色相當濃厚。不過從全體的觀點來說,謙信並未攻下武
田在川中島的據點海津城,因此對信玄的信州支配可說是一點影響也沒有;
雖然謙信本身是立下了「三太刀七太刀」的美名,但調動如此大軍又損兵折
將的結果,也很難說是得到了真正的勝利。以戰鬥力來說是上杉軍的勝利,
而以領土的確保來說是武田軍的勝利,總結來看則可以說是不分勝負。
永祿4年的這場戰事對謙信與信玄而言都是個慘痛的經驗,同時也使得雙方
體會到二虎相鬥,必是兩敗俱傷的這個事實。可以看出自此之後雙方都刻意
避開相互衝突的形跡:確保了川中島的武田信玄,此後雖有因為軍略需要而
逼近越後國境之時,但卻未曾真正侵入越後過;而上杉謙信也將信州的經略
讓給信玄,自己則專注於關東及越中的經營。話雖如此,但此後二人仍不可
避免地在關東上野國引起爭戰,這樣反覆相抗、耗損國力的結果,最後便讓
後來堀起的織田信長坐收了漁翁之利。
已 上敘述取自奇摩知識網↑
==============================================
以往武田以孫子兵法的〝疾如風、除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四個原則
來帶領部隊,所以他的旗幟大辣辣的寫著〝風林火山〞四個大字,但?什麼
一個這麼雄才大略的大將會敗的如此突然且應該說倉皇而逃(我認為這是倉
皇而逃,雖然日本人說那是沒有勝敗的戰爭),我想原因應該是這樣吧,宋
朝蘇洵在【心術】這篇文章就提到〝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色不
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暇,方可制敵〞,這一點上杉謙信做到了,武田信玄
忽略了。
戰略與戰術上我不是專家所以我不評論,但是我想兩者都有一定水準的安排
與布陣,唯有一點不同,高手對高手的戰爭通常就像在下棋,誰沉不住氣先
動,先就注定失敗.........武田原本戰略是想引謙信進攻那如探曩取物的
海津城,然後從後方夾擊謙信,謙信非省油的燈,他不取海津城,卻在一個
極為危險的地方布陣,這是武田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個人認為,謙信本來
就沒有要取海津城為目標,即便海津城裡面空無一人,謙信一?也不會踏進
去,他的目標是武田,他要一舉將武田擊垮,武田完了,以後所有問題就解
決了,所以他準備要和武田作最後的一戰,面對面的一戰。
若武田信玄堅持自己原本的戰略,那謙信只有三個選擇,一個是進攻海津城
,因為僵持久了軍糧不足需要補充,一個是退兵,因為既無勝算就別戀戰,
一個就是與武田正面大打一仗.........而武田兵力略勝謙信,如果正面交
鋒武田勝算大,相信這點上杉謙信自己也很清楚。
而上杉謙信這邊即在等待時機,等待武田分兵前來偷襲,如果這樣武田的兵
力分散與之正面作戰才有勝算,如果武田不分兵,那只有退兵,沒有第二個
選擇..........
然而,在武田信玄有大部分的優勢時卻沉不注氣,真的分兵夾擊謙信,反而
正中謙信所希望的.....是故謙信毫不猶豫的夜渡千曲川直攻武田軍隊的心
臟,讓武田防不勝防.........這就是〝泰山崩於前色不變〞與〝麋鹿興於
左而目不暇〞的重要性;如果武田對謙信設下的圈套毫不在意,那他就不會
莽撞的採分兵夾擊戰術而讓自己身陷危急之中,這就是見小利而忘大義...
沒有做到〝麋鹿興於左而目不暇〞這點功夫;反觀上杉謙信,在武田龐大
軍隊的來臨,且身在險地仍〝泰山崩於前色不變〞,心無旁鶩的觀察時期
的到來,這就是他為什麼有那麼敏銳的觀察力能得知武田軍的動向了......
看來武田信玄熟讀孫子兵法卻漏掉看這篇〝心術〞了,而上杉謙信沒看過〝
心術〞,但卻因個性使然而達到大將之風的要求,誠然人在達到一定程度的
能力的時候,最重要的那一個關鍵必然在於他的那一顆堅定的心.....才能
使他成就不凡.....
http://blog.yam.com/bavaria/article/4242664
天と地と - Lady Yae - YouTube
One of my favorite scenes of the film, not because I like what happens, rather it's interesting to consider what doesn't in contrast the characters, and in r...
One of my favorite scenes of the film, not because I like what happens, rather it's interesting to consider what doesn't in contrast the characters, and in r...
![](https://img.youtube.com/vi/gkt4AzXC3eM/0.jpg)
![[圖]](http://www.ryuhoshobo.co.jp/photo/kouetsu.jpg)
※ 編輯: ott 時間: 2018-05-16 20:19:53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873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