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希臘城邦
       
       
       
            城邦或稱城市國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來的一種公民集體。
       
            公元前8~前4世紀古代希臘歷史的顯著特點是各地區經濟﹑政治﹑文化
            發展不平衡,數百個城邦並存,出現過許多城邦聯盟。
       
            一般情況下,一個城邦包括城市和鄉村兩部分。
       
            這裹所說的城市,係指易於防守﹑往往築有城牆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很大一批城邦是由原有城邦派出的移民建立的。
       
       
       
            城邦的面積和居民
       
            所有希臘城邦都是小國。
       
            處於鼎盛時期的斯巴達是當時希臘首屈一指的大國,也祗擁特爾斐城邦遺址
            有約8400平方公里土地。


[圖]


斯巴達

       
            雅典的面積約2550平方公里,阿爾戈斯約1400平方公里。



[圖]
 

       
            面積約8260平方公里的克里特島上有近百個城邦,
       
            面積約1650平方公里的位於中部希臘的福基斯地區有22個城邦。
       
            希臘城邦的居民按照政治地位可以分為3大類:
       
       
       
               擁有公民權因而能夠參加政治活動的自由人。
       
               公民之間一般有源于氏族部落的血緣關係,男子成年後要舉行成丁禮,
               履行一定手續取得公民權。
       
               公元前451年雅典的法律規定,祗有父母均為雅典人的成年男子才能取得公民權。
       
       
       
             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
       
               他們或是來自外邦的移民(例如雅典的「異邦人」),或是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
               而與當權的公民集體處於不平等地位者(例如斯巴達的「邊民」),或是因
               貧困而失去公民資格者,或是因違法而被剝奪了公民權者,或是被釋放的奴隸。
       
               在一定的條件下,他們可能獲得或恢復公民權。
       
               但城邦一般不輕易將公民權授予這些人,並且嚴格禁止冒稱公民。
       
       
       
               處於被剝削﹑奴役地位的奴隸。
       
               奴隸多系非希臘人,但也有一部分是希臘人,例如斯巴達的「黑勞士」。
       
            多數希臘城邦公民人數不足5 000。
       
            公元前479年,普拉蒂亞的公民約不超過2000人,而邁錫尼祗有600人左右。
       
            斯巴達的公民在公元前7世紀最多時曾達9000人,以後逐漸減少,至公元前371年,
            祗有2 500~3000人。
       
            公元前480年左右,雅典有公民2.5~3萬人。
       
            至於其他居民,公元前371年,斯巴達的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有4~6萬人,黑勞士
            有14~20萬人。
       
            公元前480年左右,雅典的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有4 000~5000人,奴隸3~4萬人。
       
            每個城邦的公民作為一個整體構成統治集團,與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和奴隸
            相對立。公民集體剝削和統治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和奴隸,但並非所有城邦
            的每個公民都是奴隸主。多數城邦的多數公民是自食其力的小生產者。在沒
            有公民權的自由人中,也有不少人擁有相當數量的奴隸。作為剝削階級的奴
            隸主分為公民和非公民兩部分,這是城邦這種早期國家的特點之一。
       
            所有城邦在形成時期,農業都是最主要的生產部門,作為主要生產資料的土地
            祗有公民才有權佔有。除斯巴達在「平等者公社」形成之後公民完全不從事
            生產勞動外,大多數城邦中多數公民從事農業生產。在雅典﹑科林斯等工商
            業一度頗為發達的城邦中,從事手工業﹑航海業和商業的公民也在經濟和政
            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城邦的各種制度
       
            城邦的重要任務是保衛國家的獨立和內部安全。在城邦中,全體成年男性公
            民組成一個軍人團體,每個公民有隨時應徵參戰的義務,而且在一般情況下由
            應徵者自己負擔軍需和武器裝備。除僭主當政時期外,一般城邦內部沒有脫
            離公民集體﹑凌駕於公民集體之上的常備軍。公民兵制的瓦解和僱傭兵制的
            發展是城邦衰落的重要標誌。
       
            富有公民必須履行廣泛的公益捐獻義務,這是希臘城邦的一項重要制度。所
            謂公益捐獻,乃是富有公民對國家的不可推卸的捐獻義務。以雅典為例,公益
            捐獻可分為兩類:一類與戰爭有關,如負責裝備戰艦;一類與祭祀﹑舉辦節慶
            日的各項活動有關,如組織悲劇﹑喜劇的演出及競技等。富有公民的公益捐
            獻從一個方面揭示了城邦這種公民集體的特點。即使在民主得到充分發展的
            雅典,左右國家事務的主要還是公民中的富有階層,領袖人物幾乎全由富人充
            當。富有公民將其剝削所得的一部分拿出來供公民中的貧窮階層分享,既可
            增強他們自己在公民集體中的地位,又可加強公民集體的凝聚力。公民集體
            的團結則是保障有效地向外擴張﹑維護獨立以及鎮壓和統治沒有公民權的自
            由人﹑奴隸和外邦的最重要的條件。
       
            城邦沒有職業官吏組成的官僚機構和向公民徵收直接稅的常設財政機構。一
            般說來,每個城邦都有3種政治機構:由成年男子構成的公民大會﹑議事會(如
            斯巴達的長老會議﹑雅典的五百人會議)和經選舉產生的(或至少需得到公民
            大會確認的)公職人員,首先是負責軍事指揮的公職人員。在希臘城邦的歷史
            上有過君主制,也有過具有個人獨裁色彩的僭主政治;但在城邦制度發達時期
            ,以共和政體居多。共和政體中又有民主共和與貴族共和之別。長期實行民
            主共和政治的主要是雅典等少數城邦。在古代希臘,任何社會組織,無論家庭
            ﹑氏族﹑胞族﹑部落或國家,同時也是宗教聯合體,有各自的祭祀偶像。當時
            沒有獨立的祭司階層,族長和各種公職人員兼起祭司作用。祭神和組織各種
            節慶活動是城邦政權機構的重要職責。
       
       
       
            城邦的衰落和歷史意義
       
            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代表的希臘城邦,在公元前5世紀經歷了繁榮時期。從公元
            前4世紀起逐漸衰落。由於公民中貧富分化加劇,公民權與土地的關係日趨鬆
            弛,公民集體內部矛盾增加,公民兵制開始瓦解。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國王亞
            歷山大大帝的征服以及公元前323~前30年的希臘化時代許多國王對希臘的
            奴役,剝奪了希臘絕大多數城邦的政治獨立,瓦解了原有的公民集體,使這些
            城邦演變成在龐大的中央集權管轄下的地方自治單位。
       
            作為經濟﹑政治﹑社會﹑意識形態統一體的城邦的產生和發展,對古代希臘
            的歷史有著深刻的影響。希臘文化,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哲學﹑倫理學﹑政
            治學和宗教等,無不打上城邦制度的深刻印記。
       
       
        http://www.ebaomonthly.com/window/discovery/travel/greece/greece_city.htm








看板 ott
作者 ott(寶貝)
標題 衛城平面圖
時間 2010年02月21日 Sun. PM 01:44:33




	
	
[圖]



     
                             希臘此行景點簡介
     
                                                                     吳冠瑩
     
     
          (1)衛城:
     
     
          1987年登陸為世界遺產,是希臘雅典文明中最鼎盛時期遺留至今的神殿、
          大劇場。
     
          衛城有兩種意義:一、祭祀的聖地,二、都市的防衛要塞。
     
          在衛城裡有許多在藝術、建築史上留名的遺產--帕德嫩神殿(Parthenon)
           、伊瑞克提翁神殿(Eretheus)、迪歐尼薩斯劇場、雅典王神殿(Erechtheion)
          -擁有六個少女像石柱。
     
          帕德嫩神殿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Doric 式的48根柱子作支撐,且建築經過
          精密嚴謹的規劃和計算,呈現出宏偉莊嚴與精緻美感並重的建築景觀。
     
     
     
          (2)衛城博物館:
     
     
          希臘政府為避免影響衛城的景觀,別出心裁地將其建設在地底下,為了使博
          物館的高度不超過衛城山上的古建築,博物館是挖開土層建成的。它位於衛
          城東南角,於1878年完工。除了青銅器和希臘古瓶由國家博物館保存外,自
          1834年衛城山各神廟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這裡。其中絕大多數為石雕作
          品。此博物館對研究和發展古希臘雕刻藝術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衛城博物館內收藏了衛城週遭挖掘出的文物,各個神殿的雕刻裝飾、生活用品等。
     
     
     
          (3)雅典市區-布拉卡區:
     
     
          位於希臘雅典市的南邊,衛城就是包含在布拉卡區內。布拉卡區擁有希臘19
          世紀時的傳統街道面貌,許多別具風味的老房子和石板步道,更有數不清的
          民房改建成小型展覽館,是藝術融入社區最好的例子。此外布拉卡區有一個
          假日的大型跳蚤市場,非常聞名,總會吸引許多人前去挖寶,對我來說,到
          跳蚤市場去可以藉由觀察他們所賣的東西和人們,來瞭解他們傳統文化的最
          好一個方法了。
     
     
          (4)希臘國立考古博物館:
     
     
          國家考古博物館是希臘最大的古文物博物館,雅典重要的參觀景點之一。
     
          建於1866-1889年,收藏希臘全國出土的各個時期價值極高的文物。
     
          博物館有大廳、陳列室等50多個房間,收藏文物近2萬件。
     
          前廳的中路是邁錫尼文物陳列區,其中的金製面具、器皿和裝飾品最為著名。
     
          中路的兩側為雕塑陳列區,之後是青銅器陳列區。
     
          戰後新建的雙層建築後廳為陶器和陶瓶的陳列區,陶器的造型和瓶上的圖案
          顯示出希臘藝術優美精細的特點。
     
          博物館雖於19世紀遭外來考古學家洗劫,但仍舊收藏著世上最好的希臘文物。
     
          飽經滄桑的建築物,褪色的手寫標籤和多年未變的遊客導讀冊已因2004年
          奧運會而徹底更新。
     
          從大門直入邁錫尼文物大廳,內裡展品金碧輝煌,當中最觸目的展品有
          阿加曼農黃金面具 (Mask of Agamemnon)。
     
          新石器時代藏館有提沙利出土的文物,以及特洛伊 (Troy)出土的陶器、雕像
          和珠寶。
     
          基克拉迪藏館有來自阿莫格斯(Amorgos),至今發現最大的真人比例雕像,
          其他的展室還有希臘羅馬古樸時期、古典時期和後古典時期的雕像、銅器和陶器。
     
          其他精緻的文物還有修飾精美的木乃伊棺木。
     
          費拉展廳 (Thira Exhibition) 展出聖托里尼島(Santorini) 阿科羅提利遺址
          (Akrotiri)出土的米諾文明壁畫,這幅壁畫甚有觀賞價值,不可不看。
     
          其他的珍品包括得提洛島出土,約西元前100年的愛神阿佛洛狄德與牧神潘
          和小愛神厄洛斯石雕像,以及西元前460年的海神波塞頓或天神之父宙斯的銅像。
     
          另外一件是描繒愛神阿佛洛狄德趕走淘氣牧神潘的雕像。
     
          希臘國立考古博物館
     
     
     
          (5)宙斯神殿與雅典競技場:
     
     
          往哈德良拱門東北邊走,就到了著名的奧林匹亞神殿拱門和宙斯神殿兩者
          皆為哈德良皇帝興建完成的。拱門東南方的雅典競技場是近代第一屆奧林匹克
          運動會的比賽場地。
     
          本來在西元331年前興建這座競技場,但因地震崩塌,一直到第一屆奧林匹
          克運動會前才修復完成。
     
     
     
          (6)貝納基博物館:
     
              1931年,貝納基 (Antoine Benaki) 將家族大宅改建成這座博物館,
          贈送希臘政府。
     
          館內各式歐亞珍品,融匯中西,當中有從邁錫尼 (Mycenae) 和提沙利(Thessaly)
          遺址發掘出來的青銅時期藏品,以及向小亞細亞難民買來的教會傢俱。
     
          貝納基博物館是希臘最古老的博物館,也是最優秀的博物館之一。
     
          20,000多件展品分成四個時期,從史前時候到現代希臘的建立,按年代順序展出。
     
          博物館裡展出大量優美的拜占庭文物,當中還有一個介紹外佔時期希臘文化
          發展的專館。
     
          參觀這個博物館,整段希臘文化史都可盡收眼底,展品還收集了大量
          希臘皮影木偶、民間服飾、珠寶、紡織品和繪畫作品,當中還有格雷考(El Greco)
          的早期畫作。
     
          古董藏品中,還有來自邁錫尼和提沙利的青銅時期文物,以及基克拉迪島陶器
          ,埃及的藏品中還包括法耶姆 (fayum)出土的希羅式陪葬品。
     
          進入博物館,彷彿就能感受到貝納基的那份誠意,他對國家的心意,贈送給
          國家的禮物,將永存希臘人民心中。
     
     
          (7)伯羅奔尼薩半島-柯林斯運河
     
     
          柯林斯城有著分隔希臘半島與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柯林斯運河,狹窄的運河與
          陡尖的隔水牆令人印象深刻。
     
          據說柯林斯運河始建於羅馬尼洛王時期,以希伯來奴隸為主要勞工,尼洛死後
          ,此項工程無疾而終,直至西元1882年,才在法國的重新建設下於1893年完工。
     
     
     
          (8)邁錫尼文明遺蹟:
     
     
          由德國考古學家修利曼挖掘出土的古代文明遺蹟。散佈著興建在山丘上的皇
          宮、古墓等遺蹟。在西元前16世紀,緊接克里特文明之後的麥錫尼,展開其
          獨自的文明時期,在鼎盛時期曾統治愛琴海一帶。
     
          包括邁錫尼衛城、獅子門、阿格曼農夫的宮殿、阿特留斯的寶庫等,這些
          古代的建築都可以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的文明發展已經非常之高了!
     
            獅子門(Lion Gate)
     
     
          (9)奧林匹亞遺蹟:
     
     
          伯羅奔尼薩半島往西去,便到了奧運的起源地奧林匹亞了。
     
          神話傳說中的奧林匹亞山上,住的就是以天王宙斯及天后希拉為首的神衹了!
     
          奧林匹亞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之西方,今仍保有昔日希臘諸聯邦互相競技的
          競技場遺址。
     
          奧運源於西元前776年;但羅馬皇帝在西元393年禁止了這項活動,直
          至 1896年,在法國人皮耶古貝丁(Pierre de Doubertin)的奔走下,
          奧運才得以復甦沿續,古貝丁死於1937年,死前要求將其心埋於奧林匹亞
          ,現今奧林匹亞博物館除了展示與奧運相關的裝備、獎牌﹑郵票外,還陳列了
          裝載著古貝丁心臟來此的木盒,算是對他的致敬吧!
     
          今不管奧運在何處舉行,每屆的聖火仍遵循傳統,由此點燃傳遞下去,
          西元2004年的奧運已確定在雅典舉行,在奧運發源國舉行奧運,自有
          懷舊之情,相信這個活動將會興起希臘旅遊的另一個高峰,而奧林匹亞也將
          深受其惠。
     
     
          (10)米克諾斯Mykonos島:
     
          希臘最著名的一個觀光度假勝地島嶼,是屬於希臘這個國家中物價最高的一
          個地方,但它的美和它吸引人的氣氛,總是讓夏季的米克諾斯島充滿著熱鬧
          ,全世界各地來的旅客將它點綴得更吸引迷人。
     
     
     
          (11)聖多里尼Santorini島-費拉城(Fira):
     
     
          費拉是聖多里尼的第一大城,城市建立在島上懸崖的頂端,在Fira城裡有許
          多古老別具特色的教堂。很特殊的是,到Fira必須要坐纜車或是騎驢子上去。
     
          費拉城                                     往費拉的纜車
     
     
          (12)聖多里尼Santorini島-伊亞城(Oia):
     
     
          聖托里尼有一個很著名的地方--就是伊亞,這裡是所有藝術家的天堂。有
          許多無法置信的美麗在這裡被發現。伊亞是一個許多藝術家聚集的地方,擁
          有濃厚的藝術氣息,許多藝術家在這裡開一間小店,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從事
          自己的創作。這裡像迷宮般的路,每一個轉角都是一個驚喜。
     
          伊亞在傍晚的時候,總會湧入許多人,大家都是為了這裡的日落景色;在
          懸崖上的走道或民宿的圍牆上,甚至是餐廳的庭園。
     
     
     
          (13)克里特島:
     
     
          叫人陶醉的荷馬史詩與文化遺址,芳香撲鼻的野茴香和野紫蘇,使希臘最大
          的島嶼克里特島,每年接待全希臘四分之一的遊客。
     
          北方雖是開發過度,但你仍可在西部、南部沿海和險峻的內地山區享受平靜
          的旅程。
     
          面積不大的克里特島盛碩大的馬鈴薯,當然還有高筒靴裹著寬闊褲的民族服飾
          ,1980年代的新浪漫主義運動把它融入普羅大,而且還挺受歡迎。
     
          克里特島是歐洲首個文明發展地。神話中人身牛頭獸和他的迷宮、邁諾斯王
          (King Minos)半虛構的少男少女祭品、克諾薩斯迷宮 (Palace of Knossos)和
          出生剋裡特島名為「希臘」的名畫家,最後就構成了克里特島讓人難忘的記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特島的西南岸擁有很特別的Pink Beach,原因
          是因為沙灘上的砂含有許多礦物,非常的美麗。
     
          這不是一個極具盛名的景點,我覺得很值得去一探究竟!
     
            Pink Beach
     
          (14)克里特島-克諾索斯遺蹟:
     
     
          華麗的克諾薩斯迷宮坐落於伊拉克利翁東南面,是克里特島上最宏偉的米諾
          文明文化遺址。
     
          遺址內的建築錯綜複雜,各樣展品都引人深思。了讓遊客重睹宮殿的原貌,
          發現宮殿的亞瑟伊凡斯爵士 (Sir Arthur Evans)重修了部分遺址。
     
          遺址四周巧妙地放置了數幅米諾文明的壁畫仿製品,讓人再次體現米諾人非凡的
          藝術才華。
     
     
     
     
          費用說明
     
          機票  約台幣3萬元(新加坡航空)
          船票 約台幣5千元(所有小島來回)
          住宿  約台幣1萬8千元(總共14天)
          博物館、美術館門票  共台幣3千元
          交通  公車、地鐵  約台幣1千元
          三餐  自付,約台幣1萬至1萬五元
     
              http://www2.thu.edu.tw/~fineart/upfiles/about01169100869.doc

       




[圖]
 





[圖]
 







 
 






※ 編輯: ott 時間: 2015-01-03 13:15:26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49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e)編輯 d)刪除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