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標題 Re: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中(修訂附地圖版)
時間 2011年05月31日 Tue. PM 11:36:12
千年帝國的毀滅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constantinople.jpg)
中世紀的君士坦丁堡圖。圖中央為君士坦丁堡市區,市區之右(東)則為金角灣與博斯普魯斯海峽,左方(西)則是馬摩拉海與達達尼爾海峽,在金角灣對面則是衛星市培拉(加拉太)。
就在新蘇丹快步邁向君士坦丁堡時,威尼斯共和國在作什麼呢?
佛斯卡利總統頭痛地發現,由於他重啟摩契尼哥一再告誡不要去做的北義大利擴張政策,威尼斯的精良海軍和雇傭兵部隊,此時正陷入與米蘭公國的陸上戰爭之中無法脫身。
這場三十年前爆發的戰爭,起因是熱內亞、托斯卡尼與佛羅倫斯遭到米蘭大公維斯康提的攻打,佛斯卡利認為威尼斯可藉這次機會合併三小邦,打垮米蘭公國,使威尼斯成為雄霸北義大利的歐陸強權。1425年起,威尼斯對米蘭公國宣戰,並煽動安布若希(Ambrosian)叛亂,意圖攻滅米蘭,但戰況卻意外地發展為長期消耗戰。
摩契尼哥的預言不幸成真,共和國有限的寶貴力量正在陸上戰爭中陷入泥沼,逐漸消耗殆盡。威尼斯本土雖然擁有五十艘常備艦隊的軍用槳帆船,還有隨時可供動員的數百艘國營商船隊,但是可以投入地面作戰的兵力卻是一個也沒有;事實上1452年春天時米蘭戰線方面的威尼斯督戰議員還對本國報告,由於戰力缺乏,請求本國無論如何都要再加派四千名弩兵或是雇傭軍───拖到夏末還是連這種部隊都湊不出來的威尼斯,怎麼可能對拜占庭伸出援手。
拜占庭的求救使節也拜訪了教廷和熱內亞,但是熱內亞也深陷於戰火之中無法脫身,教皇尼可拉斯五世(Nicholas V)則是傲慢地要求拜占庭先放棄東正教改宗天主教,否則就不出兵救援;想也知道,拜占庭不會接受這種跟投降給土耳其沒什麼兩樣的要求。雖然拜占庭特使試圖尋找其他歐洲國家求救,但他很快就發現整個歐洲此時都忙著自相殘殺無暇他顧:西班牙忙著對付格拉納達的回教徒,英法雙雄此時正在百年戰爭中打的不可開交,神聖羅馬帝國則是差不多已經散架了。
在拜占庭帝國的哀求下,威尼斯決定派遣克里特島駐留艦隊司令加百列.特列威森(Gabriele Trevisan)帶領八艘軍艦支援君士坦丁堡,而跟威尼斯人纏鬥數百年的老勁敵熱內亞,也在這種緊要關頭與威尼斯攜手合作,從地中海的巧斯島守備隊派出一千名士兵,他們在老經驗的傭兵司令喬旺尼.傑士汀尼(Giovanni Giustiniani)將軍的指揮下,分乘五艘大帆船,趕往科爾夫港與威尼斯人會合。除此之外,從西西里、西班牙與法國都分別有一艘以個人身份趕來參戰的船,總共16艘,約兩千名陸戰傭兵和一千名水手,這就是全部的援軍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giustiniani7.jpg)
外國造型師做的喬旺尼.傑士汀尼GK,反映出了十五世紀那個年代的軍人裝束:一身堅固厚實的鐵製板甲防護。
在1452年冬季,地中海波高浪狂的這個季節中,藝高人膽大的特列威森提督率領這支艦隊穿過達達尼爾海峽,開抵君士坦丁堡。但儘管援軍穿過土耳其人層層防線到達目的地,和五千名拜占庭兵合起來,也才一共26條軍艦和不到萬名士兵。
然而蘇丹的大軍,就算排除掉四萬工人與奴隸,還是有八萬步兵、兩萬改宗兵和兩萬水手,兵力組成紮紮實實,起碼是君士坦丁堡守軍的十倍以上。1453年春季,海象平復,寒冬結束,穆罕默德二世帶領土耳其軍兵分海陸兩路,包抄君士坦丁堡。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ConstantineXIIannisNikou.jpg)
被十餘萬土耳其軍團團包圍的拜占庭最後堡壘。
1453年四月二日,鄂圖曼帝國軍開始包圍君士坦丁堡,由於部隊規模太大,再加上主力的砲兵隊搬運進度落後,因此光是布陣、整地、設營、組裝攻城器械就花了三天的時間,直到四月五日,穆罕默德二世的壓箱寶運抵組裝,才展開正式的攻城作戰,君士坦丁堡攻防戰於是開始。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Edirne_Kusatma_Zonaro.jpg)
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他的重砲與大軍,開抵君士坦丁堡城下的繪畫。
四月十二日,烏爾班終於組裝好了他那門口徑800mm的超級巨砲,還有那六十餘門其餘各種口徑的小攻城砲,並且點燃導火線,朝提奧多修斯牆射出了重達半噸的巨型石彈───砲擊威力驚天動地,千古難攻不落、高達四十公尺的提奧多修斯牆馬上就被挖開了一道口子,而烏爾班巨砲對守軍士氣造成的震撼,並不亞於對城牆的破壞。土耳其雇用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工程師們指揮挖掘地道,而蘇丹的大軍則從地面與海上發動猛攻。
儘管鄂圖曼帝國兵多將廣,還有此時地球表面上最多最強的砲兵部隊;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防卻也非這些火砲可以輕易摧毀,守城經驗豐富的君士坦丁堡居民以石灰和沙包緊急修復城牆,而勇猛的拜占庭騎士和熱內亞傭兵,則在老練的傭兵隊長傑士汀尼將軍指揮下,輔以秘密武器希臘火的適時運用,再加上拜占庭帝國的散彈手砲,與客座攻城技師約翰內斯.格蘭特(Johannes Grant)的指點,屢次擊退鄂圖曼軍的猛攻,灌水防堵攻城地道,令土耳其兵在提奧多修斯牆前積屍如山,衝車的殘骸則又堆滿城牆的缺口。
四月二十日,五艘熱內亞軍艦與三百名勇敢海員帶著補給物資突破博斯普魯斯海峽,並在百餘艘鄂圖曼軍艦之間穿梭如入無人之境,在守軍的歡呼聲中開入金角灣,儘管這點支援杯水車薪,但卻大幅提振了士氣。當天下午,因為連續好幾天毫不間斷的砲擊,烏爾班的巨砲發生了膛炸,炸死了這位熱衷於大砲的匈牙利工程師───穆罕默德二世察覺到士兵們的戰意正在因為連串挫折而迅速消退,君士坦丁堡一方的士氣又因為援軍抵達而恢復,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情勢,他毅然大膽地發動一場驚天動地的作戰。
四月二十一日整天鄂圖曼軍都在進行猛烈的攻擊,有砲兵、地道、還有攻城塔,儘管這些手段一次次的失敗,但是攻擊卻一直持續到夜晚也未曾停止。經過整日混戰,等到二十二日的太陽升起時,守軍才吃驚地望向培拉區(加拉太半島)───土耳其人的軍艦從山上翻了過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fall_of_constantinople.jpg)
穆罕默德二世的驚人策略:翻山艦隊作戰。把艦隊怖署進金角灣除了剝奪守方最後的一點制海權以外,其實也存在著消長敵我士氣的重要心理作用。
趁著拜占庭軍的注意力被吸引開之際,穆罕默德二世在加拉太修建了一條翻山道路,以上萬名苦力作為牽引動力,把土耳其海軍艦隊和砲兵開進了金角灣裡。這個震撼力十足的場景馬上澆熄了守軍剛擊退數波攻勢的勝利感,取而代之的是種種不信賴和不穩氣息。
拜占庭軍指責是培拉區的熱內亞人暗通土耳其軍,而熱內亞則一口咬定這種從金角灣進攻的手段很像當年第四次十字軍,鐵定是威尼斯勾結土耳其的結果;威尼斯軍指揮官特列威森提督忍不下被抹黑的這口氣,於四月28日晚上帶領威尼斯艦隊打開金角灣鐵鎖,打算奇襲土耳其艦隊於瑪摩拉海上的翻山通道,但卻被發覺而遭到擊退,因此而損失了兩艘艦艇和數百名水手。
此時威尼斯雖然硬是湊出了一支為數九艘槳帆船、兵力一千兩百人的小艦隊,積載糧食、箭矢、火藥,聚集在達爾馬提亞沿岸準備開拔;但是佛斯卡利總統與十人委員會卻在這時候遲疑了,比起那些對於君士坦丁堡的防禦力量過度期待的西歐諸國,威尼斯與熱內亞人很清楚衰弱不堪的拜占庭帝國內情。
毫無疑問,君士坦丁堡將會淪陷───威尼斯共和國有必要冒著得罪君臨東方世界的蘇丹風險,冒死支援行將就木的東羅馬帝國嗎?威尼斯對土耳其派出的外交特使也應該快到蘇丹面前了,也許先等外交折衝結果出爐,再派援軍才不致誤用兵力。然而此時的躊躇卻釀成了永遠的悲劇,誠如馬基維利所言:「今天捨不得花十枚金幣撲滅災禍之源的吝嗇鬼們,明天就會為了損失一千枚金幣而搥胸頓足不已。」
金角灣制海權的喪失對於君士坦丁堡守軍而言是致命的,土耳其人的砲兵擺開在加拉太半島的岸邊,隔著金角灣砲擊提奧多修斯牆的內側,而且還以船艦相連結搭成水上船橋;這逼迫守軍必須調動人馬來抵禦土耳其人,進一步使得正面城牆的防禦更加不足。
───不過就算是穆罕默德二世佔盡一切優勢,君士坦丁堡還是證明了它難攻不落的美譽,拜占庭軍、熱內亞傭兵、威尼斯的水手們仍舊死戰不退,在這種艱困的戰況中繼續又堅持了一個月之久。穆罕默德二世也開始動搖起來,但是在主戰派的大臣激勵支持下,他才恢復了信心,決定於五月二十八日清晨發動傾注全力的總攻擊,鄂圖曼帝國將把一切的戰力擲於君士坦丁堡的布拉赫內區城牆上,希冀能夠海陸夾攻擊破城防。
由奴隸、戰俘、新近征服省份的強徵兵所組成的部隊擔任第一波,這群裝備簡陋士氣低落的雜兵,因督戰隊押陣在後而不得不向前猛攻,最後幾乎悉數戰死於提奧多修斯牆前,但是第一波攻勢也很成功地消耗了守方的彈藥與士氣。
第二波部隊是從安納托利亞與敘利亞徵召的正規兵,他們從提奧多修斯牆正面全線進攻,殘忍血腥的肉搏戰令熱內亞傭兵死傷慘重,幾天以來一直盡力組織防禦的熱內亞軍司令官傑士汀尼也身負重傷不治;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親自率軍督戰,勉強得以填補熱內亞軍潰散之後遺留的缺口。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russia8jpg.jpg)
親率將士阻擋土耳其軍,奮戰不退拒絕逃亡,最後與城一同共存亡的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圖左著鐵甲者)。
然而,穆罕默德二世此時打出他的最後一張王牌,改宗兵部隊。二十九日清晨,這群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最精銳將兵衝上提奧多修斯牆,在基督門上升起土耳其的新月旗,頓時鄂圖曼軍士氣大振,狂熱歡呼且爭先恐後地衝進了君士坦丁堡。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Zonaro_GatesofConst.jpg)
穆罕默德二世率軍進駐君士坦丁堡。
特列威森提督見到此一情況便知局勢無望,於是召集威尼斯和熱內亞的傭兵、商人、水手們,集結君士坦丁堡中最後剩下的八艘軍艦,和培拉區停泊的數十艘商船與各式漁船舢舨,趕往港口準備撤退。特列威森並非慌忙逃逸,他除了盡可能保持部隊秩序與完整之外,也收容了重傷昏迷的傑士汀尼(稍後在回義大利途中高燒不退身亡),並曾請駕君士坦丁十一世,希望他能上船流亡,但這位自知將會成為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君主,拒絕從他的首都逃走,最後率領禁衛隊在城內奮戰至死。
恐慌的市民們爭先恐後地希望登上特列威森艦隊的船隻,但是這支單薄的小艦隊實在無法帶上全部的難民,最後以被留在岸上的剩餘百姓們絕望吶喊的哭聲、濃煙滾滾火海一片的君士坦丁堡作背景,特列威森艦隊帶著一千餘名熱內亞、威尼斯殘兵和四千多位難民拔錨出航,突破土耳其海軍警戒鬆散的瑪摩拉海,逃向內格羅龐特。
五天後,特列威森一入港,立刻要求駐留此地的威尼斯海軍撥出一條快艦,帶著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趕往威尼斯報告;但即使是最快的通報艦,從希臘到威尼斯還是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才趕到。
1453年6月29日,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抵達威尼斯,然後從這裡傳向全歐洲。
文藝復興的掌旗手
近來歐洲學者認為,以黑暗時代統稱西洋中世史是不對的;因為自從查理曼大帝復興教會以來,歐洲在九至十一世紀就已經以封建制度建立起了起碼的秩序,而十二至十四世紀則有在義大利的城市革命和文化運動,因此文藝復興並非在十五世紀突然爆發,而是經歷了中古世紀晚期的一連串耕耘,方才收獲有文藝復興的果。
經過佩脫拉克和薄伽丘這些文人,以及波隆納和帕多瓦等一流大學的播種,十五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已經有著相當程度的文化氣息,然而受限於社會的貧富差距與教育水準,這些崇拜古希臘羅馬哲人的風氣,仍僅限於少數上流階級富裕貴族的雅興趣味。
可是就在十五世紀末,有個男人把這種貴族趣味推廣為全民運動,令文藝復興從富人獨享的局面,一舉開放成為小老百姓也能為之沉迷瘋狂的大眾娛樂。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aldus_manutius.jpg)
阿爾多斯.彪斯.馬努夏斯(Aldus Pius Manutius),本名馬努志(Mannucci),1450年出生於教皇國境內。後來馬努志奮發求學,在羅馬習得希臘文與拉丁文,瘋狂崇拜古希臘羅馬文學的他,把名字從馬努志改為拉丁化的馬努夏斯。
之後馬努夏斯北上前往美因斯(Meins),對一位曾求學於古騰堡(Gutenberg)的印刷師傅安德烈.托瑞薩諾(Andrea Torresano)學習印刷術,最後還把走了師傅的女兒;馬努夏斯於1494年帶走了一部經過師傅改良過後的古騰堡印刷機,在威尼斯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出版社:阿爾蒂涅公司(Aldine Press)。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johannes-gutenberg.jpg)
1433年發明鉛板活字印刷術的古騰堡。雖然在唐初就已經有了雕版印刷,1040年宋朝畢升也發展出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泥製或木製活字顯然不夠耐用,因此古騰堡發展出了鉛字印刷。除鉛字之外,古騰堡還發明了手動印刷機和專用油墨,一生都活躍於出版業的革新與經營,也是少數在世時就賺了大錢的發明家。
但是印刷機或是出版社,當時在整個歐洲而言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1433年古騰堡提出鉛活字印刷與專用油墨的理念(實作成活字印刷機則是他得到贊助商之後的事),1464年古騰堡印刷機就已經被進口入義大利,並在羅馬附近的修道院中用以複印聖經和贖罪券。1469年威尼斯與米蘭就有了出版社,1471年佛羅倫斯也跟上潮流,買進第一部自己的印刷機。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Gutenberg_2.gif)
古騰堡與他的活字印刷機。
當時出版業的重心也不在威尼斯,而在佛羅倫斯。從喬望尼.麥第奇(Giovanni di' Medici)掌握了佛羅倫斯的政權開始,歷經科西莫.麥第奇(Cosimo de' Medici)的聚財積富,再到以熱心贊助藝術聞名的「豪華王」羅倫佐.麥第奇(Lorenzo I de' Medici)的鼎盛時代,可以說整部十五世紀就是佛羅倫斯綻放光芒、領導全歐洲的藝文潮流前進的歷史。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Lorenzo_de_Medici-ritratto.jpg)
羅倫佐.麥第奇,文藝復興史上的重要人物,因為花錢爽快一擲千金,吸引了歐洲各地的藝術家聚集到義大利佛羅倫斯,並善用外交與軍事手段令佛羅倫斯在北義大利稱雄一時,故被尊稱為「豪華王(il Magnifico)」。然而佛羅倫斯與麥第奇銀行在他任內花錢如流水,為日後佛羅倫斯共和國與麥第奇家族的破滅之道埋下遠因。
然而,為何只有馬努夏斯跟阿爾蒂涅出版社比較特別呢?
首先就是檢查制度。但丁、佩脫拉克、薄伽丘等義大利文學家與人文主義者挑起的新文學運動膾炙人口,諷刺教士成為文人雅士的時尚運動,對於天主教廷的不滿聲浪日益增加,而宗教法庭對於異端的火刑審判也跟著氾濫起來;而那些逐漸意識到輿論威力的專制君王們,也謹慎小心地去防堵任何可能危及其威嚴的傳言出現。一位佛羅倫斯的政治家曾批評印刷術:「許多愚蠢的想法,可以藉由這種危險的機器,在一瞬間內變成幾千倍流傳出去。」
再者就是詭譎多變的政局和戰亂。熱內亞的黨爭問題先前早已提過,佛羅倫斯的情況也沒有比較好,但丁曾形容他的故鄉「有如一個在床上輾轉反側、呻吟哭喊的病人。」由此可知,就連佛羅倫斯本地人也對於政局混亂感到十分憂慮。馬基維利
馬努夏斯之所以選擇威尼斯作為開業地點,是經過許多縝密思考推敲後的結果。首先,威尼斯是當時全歐洲言論最自由開放的地方,不管出版什麼書都不用擔心被教廷查禁;次之,威尼斯是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東羅馬難民數量最多的暫居地,在這裡可以找到很多散失的古希臘羅馬經典,以及對希臘語有高度造詣的拜占庭學者;最後就是,威尼斯人有錢,政局也安定(不像熱內亞、米蘭、佛羅倫斯),因此相信願意掏錢買書的客人也會很多。
他去貸款了一大筆錢,找來許多希臘學者作編輯,並向北方的日耳曼招募職業印刷工,一邊翻譯編纂希臘文學經典,一邊同步排版校對,積極準備出書事業。
但馬努夏斯倒也不是一頭熱血滿腹空想的汽油人,為確保書籍的銷路市場,他前往帕多瓦大學進行市場調查,訪問大學師生們認為怎麼樣的書是最好賣的。帕多瓦大學的人們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意見,馬努夏斯也一一紀錄分析,最後他得出幾個結論。
一、雖然古騰堡的鉛板印刷術使書籍變便宜了,可是傳統印聖經用的歌德體佔太大空間,印小的話歌德體文字又看不清楚,於是書就變得又厚又大本,不便攜帶。
二、防止書本受損的硬封皮,又增加了更多無益的重量。
三、每一本書從外表看起來都長的差不多,不打開看實在不曉得內容是什麼。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gutenberg_detail.jpg)
傳統的歌德體印刷(古騰堡聖經)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DJackson0022.jpg)
馬努夏斯的細斜體印刷(維吉爾詩集)
於是,馬努夏斯絞盡腦汁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他聘請波隆納大學教授法蘭契斯科設計一種簡單易讀,即使縮小版面也能閱讀輕鬆的新字體,這就是日後被使用至今的斜體字(Italic),以取代德文聖經上慣用的歌德體;他又以厚磅紙而非硬殼製作封面,並首度導入封面設計的概念,聘請版畫家製作精美插圖裝飾,一箭雙鵰地解決書封問題。
最後,突然想到投入如此龐大財力精力之後,辛苦翻譯編輯的書本很可能會被非法盜印,於是馬努夏斯著手為阿爾蒂涅出版社設計了一個商標:海豚與錨。海豚象徵親切而迅速、而錨代表可靠與準確。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colophoncr.jpg)
<基礎希臘文法>一書的版權頁商標。
終於他一一克服所有障礙,阿爾蒂涅出版社於1495年出版了<基礎希臘文法>,和<亞里斯多德作品集>。
這些剛印刷的新書,封面有清楚標題和精美插圖,字體印刷清晰易讀,書封上還打印著阿爾蒂涅出版社的商標:海豚與錨。
完全反映了市場需求的這批新書,甫剛出版就被搶購一空,阿爾蒂涅出版社急忙開動機器加印第二版,但市場反應仍舊供不應求,短短一年半之內,馬努夏斯就還清了他當初向威尼斯銀行融資的貸款,並買進了更多部的印刷機。
雖說古騰堡發明了印刷術,但是馬努夏斯發明了商業出版社!
短短十年內,阿爾蒂涅公司就成為歐洲最大的出版社與書籍批發商,在十五世紀末,義大利出版的5000版書籍中,就有過半的2800本是在威尼斯印刷發行。阿爾蒂涅出版社獨佔威尼斯出版業者的七成利潤,財源滾滾而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The_Gutenberg_Bible.jpg)
阿爾蒂涅出版社的工作情況:排字員與印刷工在監督員觀察下進行著印刷工作。
馬努夏斯沒有沉迷於眼前的成功,一戰成名的他又繼續投入更多心力帶領出版業不斷創造革新:1500年,馬努夏斯把負責翻譯的拜占庭編輯群分割出來,成立翻譯社「新學院(Neacademia)」專門進行希臘文學的編譯工作,並培訓能夠對應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德語的外語翻譯人才,這是史上最早的私人翻譯公司;1514年,阿爾蒂涅出版社發行了小本<維吉爾詩集>,這種便宜輕便易攜帶的小本書首開口袋文庫本的風氣之先,旋即成為歐洲年度最暢銷書。
接著,阿爾蒂涅出版社又發行了<柏拉圖精選集>、<蘇格拉底全集>等叢書系列,並加入封底內頁的概念,於書尾附上版權頁和關聯叢書列表,又發行蒐羅投稿文章的季刊雜誌,最後甚至為利亞托交易所發行商業日報…
在他的努力之下,威尼斯於1536年興建了一所大圖書館,用以擺放那些數量不斷增加、已經塞不下的總統府公共圖書館藏書。
兩個佛斯卡利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給予西方社會極大的衝擊,雖然不曾有人對拜占庭帝國的勝利抱持過多期待,但是前所未見的巨砲、土耳其軍的龐大兵力、提奧多修斯牆的倒下、以及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堡的淪陷;種種匪夷所思的消息,都震撼了歐陸諸國的君王們。
威尼斯使節獲得穆罕默德二世蘇丹接見之後,誠惶誠恐地表示威尼斯並無要與土耳其敵對之意,特列威森提督的艦隊純屬「個人行為」,並願意對土耳其保持和平關係。既威尼斯之後,匈牙利、塞爾維亞、熱內亞、特拉布宗帝國的使節也都陸續來到君士坦丁堡向蘇丹跪地求和;姑且先不論衰敗了兩百年的君士坦丁堡此時究竟還有多少經濟價值,由此觀之,穆罕默德二世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作秀」行動已經為他的皇威打下了穩固的地基。周圍每一個國家,都擔心會成為下一個吃蘇丹砲彈的受害者。
穆罕默德二世接著向各國使節要求貢金,但是威尼斯和醫院騎士團並沒有接受這樣的要求。立場堅定絕不跟異教徒打交道的聖約翰騎士們就姑且不論,威尼斯特使的立場是,無論如何都得爭取泊港通商和海上航路的自主權,其次則是盡可能在滿足前兩項要求的狀況下保有尊嚴與國格。
出乎意料之外地,穆罕默德二世對威尼斯提出的和平條件照單全收,只要求收回君士坦丁堡的培拉區義大利諸國租界,以及對威尼斯船課徵航海稅與關稅,稱得上是很大方的條約。威尼斯特使進一步請求在君士坦丁堡重建大使館,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永久邦交關係,這點也被接受了。
為何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後,威勢正當日如中天的穆罕默德二世會對周邊國家採取如此寬大的態度?威尼斯大使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逐漸收集到足夠的情資,察覺到了鄂圖曼帝國的「底細」,把對於穆罕默德二世蘇丹、還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國情資料寫成報告書送回本國。
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後的大屠掠中,這座曾經富庶輝煌過的「世界之都」大半化為灰燼,城中居民則多半填屍溝壑或是淪為囚俘奴隸,再加上過去活躍於這裡的商人們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君士坦丁堡只剩下一座空殼。穆罕默德二世為了攻陷此城也幾乎耗空國庫,他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Istanbul)之後,為了盡早恢復此城繁榮,於是把首都遷往該城,並從安納托利亞與馬其頓強制移民十萬人,並將數萬名女俘虜賞賜給將兵,讓他們從此在伊斯坦堡成家立業。
雖然年少輕狂,但是這位見識卓越的蘇丹並不急於現在完成他的雄心霸業,他計畫花上十年時間,慢慢恢復帝國的國力和伊斯坦堡的繁榮,屆時再以伊斯坦堡為跳板征服歐洲───這位正值英年的皇帝於是在宮中學起了法語,還娶了東羅馬帝國的皇族公主為皇后(之一),並善待希臘學者,採行懷柔政策。他很清楚現在的休息準備,是為了成就更偉大的征服。
共和國很清楚他們再也不能浪費時間了,種種跡象都顯示鄂圖曼帝國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對歐洲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不論是海上或陸上的,屆時威尼斯必須作好準備才行。其餘歐洲各國,包括了熱內亞的頂頭上司米蘭大公,也都察覺到了這種趨勢,因此義大利諸國混戰的局面也算是暫時因為東方的新威脅而告一段落───1454年四月九日,羅迪條約(Treaty of Lodi)結束了米蘭公國、佛羅倫斯、那不勒斯、威尼斯之間持續三十年以上的國境戰爭。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Atl_It2.jpg)
羅迪條約簽訂時的義大利情勢。北義大利由薩伏衣公國、米蘭公國、威尼斯共和國三強平分(熱內亞與其屬地科西嘉,則臣服米蘭);中義大利則是西恩那、佛羅倫斯與教皇國三國並立;南義大利的西西里、薩丁尼亞與拿坡里王國國,則是阿拉貢王國(西班牙)的臣屬。
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年,一手主導對外強硬政策、錯失支援君士坦丁堡時機的威尼斯總統法蘭契斯科.佛斯卡利成為千夫所指的罪魁,他的政治權力遭到共和國議會與十人委員會取代架空,他寵愛的兒子雅歌布(Jacopo)也因貪污罪被流放至克里特島,最後於1456年因水土不服死於當地。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foscari_hi.jpg)
描繪佛斯卡利的兒子雅哥布被屈辱地逮捕流放、法官在旁宣讀罪狀而老總統無能為力的畫像。這也點出了威尼斯何以是「共和國」的最大特色───總統無法為所欲為,國家大權操於議會與十人委員會手中。
他甚至連終身總統的職位都無法作完,1457年十月23日,十人委員會會長呈上一份重選總統的議案,這份議案獲得十人委員一致通過、共和國議會的三分之二通過,七十九歲的老總統被迫簽署這份屈辱的命令,結束了他的總統身份。一週後的十一月一日,就在新當選的共和國總統帕斯魁勒.馬利皮洛(Pasquale Malipiero)於聖馬可廣場宣誓就職時,前總統佛斯卡利在威尼斯市外的別墅中抑鬱而終。這種步下人生舞台的方式,對於一心期望由威尼斯達成歐陸霸業的野心家佛斯卡利而言,可說是無法想像的悲慘結果吧!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mmaiolica2.jpg)
帕斯魁勒.馬利皮洛,主導對土耳其帝國「如履薄冰的和平」的威尼斯總統。
或許是佛斯卡利這個男人一生奮鬥但卻一無所獲的過程實在是太悲劇性,因此在四百年後,出身威尼斯的歌劇大師威爾第(Verdi),與英國詩人拜倫合作,將這段歷史改編為<佛斯卡利父子(I due Foscari)>,劇中描述父親與叔姪都因為遭到佛斯卡利兼併陷害而死,日後白手起家擠入十人委員會的威尼斯銀行家雅歌布.羅連達諾(Jacopo Loredano),決心對佛斯卡利展開復仇,於是他在帳冊上記下了這一筆:「總統佛斯卡利,欠債額:父親與叔叔」。
經過錯綜複雜的陰謀鬥爭後,羅連達諾放逐了曾是自己好友且名字相同的小佛斯卡利,並策劃陰謀讓他死於克里特;接著,羅連達諾以十人委員會議長的身份,帶著總統重選案來到老佛斯卡利面前,冷笑地看著他親手簽下終結其政治生命的這份宣告書。最後,當羅連達諾聽聞老佛斯卡利死去的消息後,他悄悄地回到房間,取出他的帳冊,在「總統佛斯卡利欠債額」的細目後頭寫下了「已還清」,橫槓一筆將之劃去,完成了他完美的復仇計畫。
實際的情況究竟是不是如此我們並不知道,但是這部歌劇成為了威爾第知名的傑作,也使得威尼斯商人「精於算計的冷酷陰謀家」形象從此長留世人心中。
接替悲劇性的野心家佛斯卡利之後的威尼斯總統馬利皮洛,在他十年任期之內盡力保持威尼斯共和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和平,即使這條和約彷彿如履薄冰般令人不可信賴:鄂圖曼海軍以每年三十艘的驚人速度擴張,率軍親征東方的穆罕默德二世,在談笑間毀滅了特拉布宗帝國,統一全安納托利亞,終結了土耳其的內亂。
但是,威尼斯人把一萬名傭兵和海軍弩弓兵調回了本土,並在達爾馬提亞、阿爾巴尼亞、希臘修築城塞,他們小心戒備著土耳其蘇丹哪天突然「靈光一閃」的日子到來。
君士坦丁堡淪陷後九年,馬利皮洛總統去世。就這樣,如履薄冰般的和平也走到了盡頭。
基督教世界的長城
1462年六月,瓦拉幾亞的串刺公采佩施(Vlad Ţepeş,即有名的吸血鬼德古拉)於羅馬尼亞大破鄂圖曼帝國軍,再加上阿爾巴尼亞的反抗軍領袖斯坎德貝(Skanderbeg)活躍的游擊作戰,使鄂圖曼帝國軍無法侵入東歐境內,這些勇敢的歐洲貴族武士們,令穆罕默德二世由陸上侵攻歐洲的野心受阻。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vladtepes.jpg)
伏拉德.采佩施,瓦拉幾亞公爵,繼承父親從神聖羅馬帝國那裡以戰功贏來的遺產:龍騎士團,一掃領地內的小貴族領主,建立個人獨裁掃蕩異己;隨後以優秀的戰術能力在東歐多次擊敗土耳其大軍,並以極其殘忍的方式屠戮戰俘,建立了卓絕的名聲。雖然對回教徒與其他歐洲國家而言是恐怖與吸血鬼的代名詞,但是在今日的羅馬尼亞卻是人氣很旺的民族英雄。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Scanderbeg_young.jpg)
斯坎德貝,本名傑基.卡斯崔歐提(Gjergj Kastrioti),是阿爾巴尼亞的領主卡斯崔歐提之子;因為其父向土耳其臣服投降,因此小時候改宗伊斯蘭教在土耳其宮廷裡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並為土耳其領兵作戰,獲蘇丹御賜伊斯蘭姓「伊斯坎達爾.貝伊(İskender Bey)」,也就是「像亞歷山大那麼厲害的」,這也成了他被阿爾巴尼亞同胞稱呼的綽號「斯坎德貝」的來源。1443年斯坎德貝等到機會,獲封回阿爾巴尼亞擔任領主,立刻對土耳其揭起反旗,展開了25年的漫長奮戰。
雖然穆罕默德二世嘗試挾其壓倒性龐大的陸軍擊潰這些煩人的小蒼蠅,但在威尼斯的金援補給下,這些小國孤軍發揮了異常堅軔的影響力,確實地牽制住了土耳其人的西擴野心。
不過蘇丹手上還有第二張牌,他的帝國擁有一支數量上足以壓倒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強大海軍───1463年,鄂圖曼帝國派出一百艘槳帆戰艦和六萬名土耳其兵、希臘水手組成的海軍艦隊,攻陷了熱內亞於愛琴海的最後據點:巧斯島與蕾絲邊島。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tsotbc12.png)
當時地中海世界的主力戰艦仍是帆槳並用艦,畢竟排槳船的動力遠比帆船要可靠的多。但是排槳船的龐大人力需求卻限制了一個國家的海軍規模上限,特別是對於堅持以本國公民或自由人擔任水手的威尼斯而言更是顯著。然而對於人力資源無限的土耳其帝國來說,他們似乎並不存在這樣的困擾。
島上的熱內亞富商們遭此天外橫禍,就連付贖身金的哀求機會都沒有,他們全被屠殺,財產充公進入蘇丹寶庫;倘若是在百年以前威尼斯人或許會為熱內亞人的悲慘遭遇幸災樂禍,但是現在目睹此景,反倒讓威尼斯感到強烈危機感。
土耳其海軍出兵作戰的消息經威尼斯大使報告本國,威尼斯大使還在報告中提到,穆罕默德二世近日來與佛羅倫斯使節接觸頻繁,似乎是在收集有關威尼斯的情報,海軍艦隊的訓練活動也越益頻繁,這種種跡象都令威尼斯新任的第67代總統克里斯多佛.摩洛(Cristoforo Moro)提高了警覺,威尼斯政府下達了動員令,徵集武裝商船、弩弓兵、划槳手,購入大量火藥、木材、食糧準備應付可能的衝突。
果不其然,1463年初起土耳其政府就開始想各種花招來找威尼斯的麻煩,摩洛總統下令盡可能對無關緊要的要求予以忍耐讓步,但到了三月,穆罕默德二世藉口威尼斯位於希臘南部的海港莫頓,收留了一個土耳其通緝犯,於是發兵十萬攻打威尼斯殖民地阿格斯(Argos),並派遣部隊往莫頓、李班多出征。
情況發展至此已無轉寰餘地,摩洛總統簽署十人委員會提案的對土耳其開戰通告,威尼斯人咬緊牙關準備迎接一場他們開國至今從未體驗過的恐怖經驗:一個商業城邦正面對抗一個帝國。
過去不管是對抗法蘭克、熱內亞、米蘭或是拜占庭,威尼斯人都從未感到退縮或不敵,因為義大利的城邦國家再怎麼樣強大跋扈終究還是跟自己同級的對手,而那些鬆散的歐洲封建王國更因為體制層面的落後,而無法集中全力對抗威尼斯。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是完全不同的對手。這個擁有龐大人口、無窮資源的超級大國,在英明果斷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統率下,皇帝得以用他強烈的意志,集結全帝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擲於一點以達到他想要達成的目標。
在阿格斯,威尼斯人初次領教到這種統一帝國的威力,他們很快理解到,十萬大軍的數量優勢,不是威尼斯政府十年來一點一滴積累的防禦工事能夠抵消得掉的對手。阿格斯迅速陷落,但是威尼斯人的實力,並不僅僅存在於他們的城池或艦艇而已。
伊斯蘭教勢力入侵歐洲的陰影給東歐諸國帶來沉重壓力,威尼斯於是從這些東歐國家下手,主導規劃起一個包括瓦拉幾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東歐諸國的基督教國家同盟,並派出使節趕往中東的馬穆路克、波斯,結成一個從四面八方包圍土耳其的大包圍網。這種巧妙的外交手段,正是威尼斯人得意的軟實力。
就在國際舞台上的外交戰打的火熱時,威尼斯海軍也沒有閒著;威尼斯與費拉拉公國(Ferrara)達成同盟,費拉拉公爵允諾派兵支援威尼斯,搭乘威尼斯船前往伯羅奔尼撒半島對抗土耳其,以交換威尼斯取消對費拉拉的國債。
穆罕默德二世憤怒地發現,如今他的帝國四面都燃起烽火,敵軍從四面八方朝他湧來,但他畢竟是土耳其史上最偉大的君王,唯一夠格被尊稱為「大征服者」的蘇丹,於是一邊使力一邊施巧,頗具戰略眼光的穆罕默德二世大膽而謹慎地險中求勝,逐漸地瓦解掉這個看似天衣無縫的「土耳其包圍網」。
土耳其人暗中與串刺公采佩施的弟弟,美男公拉朵(Lado)達成協議,雙方約定好捕殺過於殘暴的采佩施;而善變的馬穆路克則因為穆罕默德二世的賄賂轉趨局外中立;而穆罕默德二世暗中與匈牙利和威尼斯交涉單邊停戰,雖然沒有成功,但卻使得因為長年戰事而疲憊不堪的匈牙利感到有些心動,威尼斯最後是賄賂予神聖羅馬帝國巨款,秘約協定神聖羅馬帝國不得對匈牙利用兵,這才保證了匈牙利王國的立場不變。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Skanderbeg.jpg)
晚年的斯坎德貝
然而1468年一月,阿爾巴尼亞的守護者斯坎德貝去世,失去這位善戰堅定的盟友,對威尼斯與匈牙利而言是一大打擊;土耳其包圍網因此在巴爾幹地區破了一個大洞,穆罕默德二世抓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把阿爾巴尼亞軍殺的落花流水,一舉攻佔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阿爾巴尼亞。如今,蘇丹的大軍距離威尼斯本土是近在咫尺了。
調整態勢重新站穩腳步之後,穆罕默德二世決定對威尼斯這個小國寡民的勢力挑起放血戰,讓威尼斯因為失血過多而停戰退出;他選擇的目標是威尼斯最大的海外據點之一,愛琴海上僅次於克里特的第二大島內格羅龐特。1469年冬季,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集結250艘軍艦與十萬大軍於伊斯坦堡,由穆罕默德二世蘇丹親征指揮,準備等冬季結束後開往目的地。
威尼斯政府急令海軍統帥尼可羅.加奈(Niccolò Canal)率領一支為數七十艘的戰艦隊開往攔截鄂圖曼艦隊,然而加奈提督帶著他的艦隊來到敵軍前方時,卻為這龐大艦隊的軍勢所震撼,因此畏縮不前,使土耳其陸軍於1469年六月十五日登陸了內格羅龐特。
威尼斯人的命運從海軍攔截土耳其艦隊失敗之始就已註定,經過一個月毫不停息的慘烈攻防戰,土耳其於七月十二日攻陷該島,勝利的一方照例進行了殘忍的屠城,島上的威尼斯、熱內亞、佛羅倫斯等義大利城邦商人均被殺或賣為奴隸。共和國政府對此失敗感到顏面無光,於是免除加奈職務,並沒收他作為海軍提督的全部薪金以作為戰死者遺族補卹之用。
丟失內格羅龐特對威尼斯而言是一大重擊,威尼斯人在愛琴海的最後據點只剩下克里特島而已了,而共和國政府也勉為其難地接見土耳其使節,進行停戰的談判。共和國政府賦予駐伊斯坦堡大使「賠償金額無上限,如果必要的話可放棄一切淪陷區」的交涉權限,只求戰爭能夠早日結束。
但是最後談判破裂,原因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出的停戰條件實在太過苛刻,逼的威尼斯人不得不繼續抗戰。
穆罕默德二世提出的停戰條件是:因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一切版圖主權,威尼斯必須放棄希臘、愛琴海的所有領土(包括科爾夫、莫頓、李班多、克里特),並每年進貢十萬杜卡特。威尼斯大使因此嚴詞拒絕了這種無理要求,並以強硬態度表示:「要威尼斯接受這種條件,我們就算是被打到本土決戰也都不會接受的!」
蘇丹為之大怒,他逐出了威尼斯大使,並發兵攻打威尼斯本土(義大利東北部),這次入侵引起全歐洲的恐慌,但是威尼斯與老對手匈牙利聯手擊退了土耳其軍的侵略。
1471年,一生艱苦率領威尼斯人抗戰的摩洛總統去世,接替他的尼可羅.多隆(Nicolo Tron)總統試圖與教皇庇護二世(Pius II)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不斷試圖建議教皇組織歐洲十字軍以對抗土耳其人。然而,在這個教廷權威淪喪的時代,十字軍的旗幟早已喪失它的光芒,到最後庇護二世也僅是象徵性地賜給多隆總統一柄「基督之劍」,拍拍多隆的肩膀要他加油,對於這種心理上的安慰,多隆總統與威尼斯人民也僅能苦笑以對。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4853288_7a464a6ef2_o.jpg)
尼可羅.多隆總統像。在其短暫幾年任內,威尼斯與土耳其苦戰導致財政黑洞,多隆總統除了以巧妙外交手段繼續給土耳其製造麻煩外,他還增刷國債回收舊幣,發行了一種含銀量只有30%不到的超薄新幣,用以支付傭兵薪水。威尼斯人開玩笑地把這種新幣用總統的名字「多隆」取名,稱它為「窮酸的多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thumb03281.jpg)
「窮酸的多隆」銀幣。出人意料之外,因為鑄幣量很龐大,「窮酸的多隆」拿來找零錢還挺方便的,在地中海世界是頗為流行的貨幣。
戰爭進入第十年,威尼斯共和國咬緊牙關勒緊褲帶發動又一次徵兵與新國債,除了在正面戰場抗擊土耳其人,令鄂圖曼軍不得越愛琴海與東歐而入以外,威尼斯還砸下重金聘請無數殺手,對這位精力過度旺盛的穆罕默德二世發動了多達十四次暗殺;當然,最後的結果是無一成功。
威尼斯除了孤注一擲的暗殺作戰之外,也有注意務實的遠交進攻政策,威尼斯使節被蘇丹逐出宮廷後,就轉往東方與土庫曼(Turkoman)國王伍尊.哈桑(Uzun Hasan)聯手,由威尼斯提供金援和火砲,煽動哈桑王帶領土庫曼軍從背後捅鄂圖曼人一刀。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071112102254.jpg)
伍尊.哈桑,當時統治了土庫曼、亞美尼亞、波斯的白羊王朝之君;然而無奈他的軍事表現與穆罕默德二世相差太多,或該說他不幸生在這個年代,以致於無法成就一方霸業。
1473年八月,哈桑王真的帶著五萬人入侵了鄂圖曼帝國的大後方,不幸的是缺乏軍事才能的哈桑完全不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對手,蘇丹派出了二十萬大軍碾過了可憐的土庫曼人,哈桑只得逃回他的老巢,從此再也不敢動鄂圖曼帝國的腦筋。
儘管鄂圖曼帝國於四方戰線都旗開得勝,但是持續的戰爭並不只對威尼斯構成壓力,對於富庶的鄂圖曼帝國而言也是同樣沉重。因為威尼斯的銀彈攻勢,穆罕默德二世蘇丹發現,只要他與威尼斯這個小城邦為敵一天,他的敵人就會越益廣增,特別在戰爭最後幾年,土耳其雖然努力對威尼斯本土發動幾次進攻,但都被威尼斯與匈牙利聯軍擋下,接著穆罕默德二世又得班師回到小亞細亞,應付高加索、波斯、埃及等殺不完的東方鄰國騷擾攻擊。
穆罕默德二世蘇丹曾經自豪的大艦隊被威尼斯人逐漸蠶食,即使是將近三百艘的龐大艦隊一但少了薪餉也是動彈不得,然而鄂圖曼帝國需要錢時,蘇丹卻意外發現土耳其商人都被關在領土內出不去───四面八方全都是敵國,以及威尼斯商人。
1478年,在一次登陸南義大利奧特蘭托(Otranto)的不成功遠征後,疲憊不堪的土耳其蘇丹終於願意再度接見威尼斯使節,這場和談交涉了一年之久,期間打打談談,雙方討價還價,終於在1479年一月二十五日於伊斯坦堡簽署了停戰和約。
威尼斯在條約中放棄了土耳其一切已攻陷的海外領土與其盟友:蕾絲邊島、內格羅龐特、伯羅奔尼撒、阿爾巴尼亞。然而,土耳其也承認了威尼斯在希臘南部的科爾夫、莫頓、克里特與其他愛琴海諸島之主權。威尼斯每年支付一萬杜卡特給蘇丹作為通商手續費,而鄂圖曼帝國則必須保證威尼斯商船可以在達達尼爾與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無阻;而威尼斯必須另付稅款,才能買得土耳其領土內的商品專賣權。最後,威尼斯人也取得了重回伊斯坦堡設置使館的權利。
儘管付給鄂圖曼帝國的各種名目稅款昂貴,但仍比這幾年來慘烈的戰鬥與放血要便宜多了,相較於最初土耳其提出的每年十萬貢金,威尼斯人堅持到最後一刻殺價成最後談判完成的十分之一,可說是外交上的小小勝利。也許對威尼斯的談判放水讓步也是穆罕默德二世蘇丹的意思,他對於這個與他周旋多年的小小城國很感興趣,於是在和會上提到:因為回教法規不許畫製人像,繪畫水準極差,希望能請威尼斯派遣優秀的藝術家來到伊斯坦堡為他工作。
對於邁入中年確仍不減玩心的蘇丹,威尼斯自然是盡一切所能滿足他的願望;於是威尼斯派出了當時威尼斯畫派第一把交椅的大師簡提列.貝里尼(Gentile Bellini),與其工作室的助手第子一行人進駐伊斯坦堡,並在稍後畫出了那張流傳至今的穆罕默德二世肖像畫。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7jpe.jpg)
簡提列所繪製的穆罕默德二世肖像畫,流傳甚廣,連現代土耳其發行的鈔票肖像,用的都是簡提列版的穆罕默德二世畫。除了此畫外,貝里尼家族世代經營畫坊,因此共和國官方的文宣畫、紀念畫、總統與將領功臣肖像畫也都是貝里尼一族的手筆,因此被視為威尼斯畫派的中堅主力。
穆罕默德二世對於簡提列的畫技讚不絕口,甚至請他到後宮牆上繪製春宮壁畫,儘管穆罕默德二世的後繼者們在兩百年後,基於對真主的虔誠信仰,而將這些恐將損及偉大先祖名譽的壁畫毀掉了,但是這種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多少也稍微和緩了穆罕默德二世蘇丹對威尼斯的敵意。
就這樣,從1463年到1479年,威尼斯共和國與鄂圖曼帝國之間長達十六年的戰爭終於暫時告一段落。只不過對於威尼斯為了通商利益而與鄂圖曼帝國談和的「通敵行為」,卻馬上招致了羅馬教廷與歐洲各國的交相指責。
那麼,就在威尼斯與匈牙利領導著東歐國家,以龐大資金和無數鮮血堆疊起一道阻擋伊斯蘭狂潮的海陸長城時,那些指責威尼斯的西歐國家又跑到哪去了呢?儘管教皇為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奪回君士坦丁堡而號召十字軍,但歐洲各國卻愛理不理,最後十字軍僅存在於紙上階段,就因教皇去世而草草結束,也不見有哪個君王主動提供支援去對抗回教勢力的入侵。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威尼斯以一城之力,在那激動震盪的十五世紀末,帶領東歐基督教國家一起從海上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再加上東歐的匈牙利、瓦拉幾亞等國奮戰不懈,因此才守住了西方世界的文明與信仰。假如孔子生在16世紀的歐洲,他大概會評價道:「微威尼斯與匈牙利,吾包頭巾娶四妻矣!」
兩年後,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於1481年五月三日以四十九歲英年駕崩,關於他的死亡有各式各樣的說法,包括威尼斯暗殺說,性病致死說,還有遭到太子刺殺說等等,儘管穆罕默德二世之死仍是歷史謎團,但當時的歐洲人全都為了這位好戰英武的基督教大敵之死而喜極而泣、拍手慶祝。
穆罕默德二世的繼承者巴耶茲德二世是個嚴肅守信的君主,可能是受到父皇薰陶教化之故,這位同樣喜愛西方文化藝術的蘇丹,延續穆罕默德二世的宗教寬容政策,除了保護東正教徒之外還擴大到收容猶太教徒,巴耶茲德二世向威尼斯保證,在其任內將永保對威尼斯的互助合作關係。
雖說失去君士坦丁堡,但威尼斯並沒有喪失東方貿易;儘管失去了獨佔貿易的特權,但威尼斯商人愉快地發現,在一個統一的大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保護下,從小亞細亞通往亞丁灣的陸上商路更加安全迅速,商品成本也因風險降低而得以跟著下降,威尼斯在十五世紀末的經濟產值達到了本世紀初的兩倍。
然而,威尼斯人也感覺得到時代變了,而且變得很快。十年後,有個熱內亞人前往西班牙,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威尼斯共和國的命運就有如一艘在汪洋大海中飄流的小孤舟,她即將迎接狂風暴雨的十六世紀:那是大航海的世紀、專制君主的世紀、殖民帝國的世紀、也是威尼斯史上最為驚濤駭浪的世紀。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constantinople.jpg)
中世紀的君士坦丁堡圖。圖中央為君士坦丁堡市區,市區之右(東)則為金角灣與博斯普魯斯海峽,左方(西)則是馬摩拉海與達達尼爾海峽,在金角灣對面則是衛星市培拉(加拉太)。
就在新蘇丹快步邁向君士坦丁堡時,威尼斯共和國在作什麼呢?
佛斯卡利總統頭痛地發現,由於他重啟摩契尼哥一再告誡不要去做的北義大利擴張政策,威尼斯的精良海軍和雇傭兵部隊,此時正陷入與米蘭公國的陸上戰爭之中無法脫身。
這場三十年前爆發的戰爭,起因是熱內亞、托斯卡尼與佛羅倫斯遭到米蘭大公維斯康提的攻打,佛斯卡利認為威尼斯可藉這次機會合併三小邦,打垮米蘭公國,使威尼斯成為雄霸北義大利的歐陸強權。1425年起,威尼斯對米蘭公國宣戰,並煽動安布若希(Ambrosian)叛亂,意圖攻滅米蘭,但戰況卻意外地發展為長期消耗戰。
摩契尼哥的預言不幸成真,共和國有限的寶貴力量正在陸上戰爭中陷入泥沼,逐漸消耗殆盡。威尼斯本土雖然擁有五十艘常備艦隊的軍用槳帆船,還有隨時可供動員的數百艘國營商船隊,但是可以投入地面作戰的兵力卻是一個也沒有;事實上1452年春天時米蘭戰線方面的威尼斯督戰議員還對本國報告,由於戰力缺乏,請求本國無論如何都要再加派四千名弩兵或是雇傭軍───拖到夏末還是連這種部隊都湊不出來的威尼斯,怎麼可能對拜占庭伸出援手。
拜占庭的求救使節也拜訪了教廷和熱內亞,但是熱內亞也深陷於戰火之中無法脫身,教皇尼可拉斯五世(Nicholas V)則是傲慢地要求拜占庭先放棄東正教改宗天主教,否則就不出兵救援;想也知道,拜占庭不會接受這種跟投降給土耳其沒什麼兩樣的要求。雖然拜占庭特使試圖尋找其他歐洲國家求救,但他很快就發現整個歐洲此時都忙著自相殘殺無暇他顧:西班牙忙著對付格拉納達的回教徒,英法雙雄此時正在百年戰爭中打的不可開交,神聖羅馬帝國則是差不多已經散架了。
在拜占庭帝國的哀求下,威尼斯決定派遣克里特島駐留艦隊司令加百列.特列威森(Gabriele Trevisan)帶領八艘軍艦支援君士坦丁堡,而跟威尼斯人纏鬥數百年的老勁敵熱內亞,也在這種緊要關頭與威尼斯攜手合作,從地中海的巧斯島守備隊派出一千名士兵,他們在老經驗的傭兵司令喬旺尼.傑士汀尼(Giovanni Giustiniani)將軍的指揮下,分乘五艘大帆船,趕往科爾夫港與威尼斯人會合。除此之外,從西西里、西班牙與法國都分別有一艘以個人身份趕來參戰的船,總共16艘,約兩千名陸戰傭兵和一千名水手,這就是全部的援軍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giustiniani7.jpg)
外國造型師做的喬旺尼.傑士汀尼GK,反映出了十五世紀那個年代的軍人裝束:一身堅固厚實的鐵製板甲防護。
在1452年冬季,地中海波高浪狂的這個季節中,藝高人膽大的特列威森提督率領這支艦隊穿過達達尼爾海峽,開抵君士坦丁堡。但儘管援軍穿過土耳其人層層防線到達目的地,和五千名拜占庭兵合起來,也才一共26條軍艦和不到萬名士兵。
然而蘇丹的大軍,就算排除掉四萬工人與奴隸,還是有八萬步兵、兩萬改宗兵和兩萬水手,兵力組成紮紮實實,起碼是君士坦丁堡守軍的十倍以上。1453年春季,海象平復,寒冬結束,穆罕默德二世帶領土耳其軍兵分海陸兩路,包抄君士坦丁堡。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ConstantineXIIannisNikou.jpg)
被十餘萬土耳其軍團團包圍的拜占庭最後堡壘。
1453年四月二日,鄂圖曼帝國軍開始包圍君士坦丁堡,由於部隊規模太大,再加上主力的砲兵隊搬運進度落後,因此光是布陣、整地、設營、組裝攻城器械就花了三天的時間,直到四月五日,穆罕默德二世的壓箱寶運抵組裝,才展開正式的攻城作戰,君士坦丁堡攻防戰於是開始。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Edirne_Kusatma_Zonaro.jpg)
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他的重砲與大軍,開抵君士坦丁堡城下的繪畫。
四月十二日,烏爾班終於組裝好了他那門口徑800mm的超級巨砲,還有那六十餘門其餘各種口徑的小攻城砲,並且點燃導火線,朝提奧多修斯牆射出了重達半噸的巨型石彈───砲擊威力驚天動地,千古難攻不落、高達四十公尺的提奧多修斯牆馬上就被挖開了一道口子,而烏爾班巨砲對守軍士氣造成的震撼,並不亞於對城牆的破壞。土耳其雇用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工程師們指揮挖掘地道,而蘇丹的大軍則從地面與海上發動猛攻。
儘管鄂圖曼帝國兵多將廣,還有此時地球表面上最多最強的砲兵部隊;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防卻也非這些火砲可以輕易摧毀,守城經驗豐富的君士坦丁堡居民以石灰和沙包緊急修復城牆,而勇猛的拜占庭騎士和熱內亞傭兵,則在老練的傭兵隊長傑士汀尼將軍指揮下,輔以秘密武器希臘火的適時運用,再加上拜占庭帝國的散彈手砲,與客座攻城技師約翰內斯.格蘭特(Johannes Grant)的指點,屢次擊退鄂圖曼軍的猛攻,灌水防堵攻城地道,令土耳其兵在提奧多修斯牆前積屍如山,衝車的殘骸則又堆滿城牆的缺口。
四月二十日,五艘熱內亞軍艦與三百名勇敢海員帶著補給物資突破博斯普魯斯海峽,並在百餘艘鄂圖曼軍艦之間穿梭如入無人之境,在守軍的歡呼聲中開入金角灣,儘管這點支援杯水車薪,但卻大幅提振了士氣。當天下午,因為連續好幾天毫不間斷的砲擊,烏爾班的巨砲發生了膛炸,炸死了這位熱衷於大砲的匈牙利工程師───穆罕默德二世察覺到士兵們的戰意正在因為連串挫折而迅速消退,君士坦丁堡一方的士氣又因為援軍抵達而恢復,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情勢,他毅然大膽地發動一場驚天動地的作戰。
四月二十一日整天鄂圖曼軍都在進行猛烈的攻擊,有砲兵、地道、還有攻城塔,儘管這些手段一次次的失敗,但是攻擊卻一直持續到夜晚也未曾停止。經過整日混戰,等到二十二日的太陽升起時,守軍才吃驚地望向培拉區(加拉太半島)───土耳其人的軍艦從山上翻了過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fall_of_constantinople.jpg)
穆罕默德二世的驚人策略:翻山艦隊作戰。把艦隊怖署進金角灣除了剝奪守方最後的一點制海權以外,其實也存在著消長敵我士氣的重要心理作用。
趁著拜占庭軍的注意力被吸引開之際,穆罕默德二世在加拉太修建了一條翻山道路,以上萬名苦力作為牽引動力,把土耳其海軍艦隊和砲兵開進了金角灣裡。這個震撼力十足的場景馬上澆熄了守軍剛擊退數波攻勢的勝利感,取而代之的是種種不信賴和不穩氣息。
拜占庭軍指責是培拉區的熱內亞人暗通土耳其軍,而熱內亞則一口咬定這種從金角灣進攻的手段很像當年第四次十字軍,鐵定是威尼斯勾結土耳其的結果;威尼斯軍指揮官特列威森提督忍不下被抹黑的這口氣,於四月28日晚上帶領威尼斯艦隊打開金角灣鐵鎖,打算奇襲土耳其艦隊於瑪摩拉海上的翻山通道,但卻被發覺而遭到擊退,因此而損失了兩艘艦艇和數百名水手。
此時威尼斯雖然硬是湊出了一支為數九艘槳帆船、兵力一千兩百人的小艦隊,積載糧食、箭矢、火藥,聚集在達爾馬提亞沿岸準備開拔;但是佛斯卡利總統與十人委員會卻在這時候遲疑了,比起那些對於君士坦丁堡的防禦力量過度期待的西歐諸國,威尼斯與熱內亞人很清楚衰弱不堪的拜占庭帝國內情。
毫無疑問,君士坦丁堡將會淪陷───威尼斯共和國有必要冒著得罪君臨東方世界的蘇丹風險,冒死支援行將就木的東羅馬帝國嗎?威尼斯對土耳其派出的外交特使也應該快到蘇丹面前了,也許先等外交折衝結果出爐,再派援軍才不致誤用兵力。然而此時的躊躇卻釀成了永遠的悲劇,誠如馬基維利所言:「今天捨不得花十枚金幣撲滅災禍之源的吝嗇鬼們,明天就會為了損失一千枚金幣而搥胸頓足不已。」
金角灣制海權的喪失對於君士坦丁堡守軍而言是致命的,土耳其人的砲兵擺開在加拉太半島的岸邊,隔著金角灣砲擊提奧多修斯牆的內側,而且還以船艦相連結搭成水上船橋;這逼迫守軍必須調動人馬來抵禦土耳其人,進一步使得正面城牆的防禦更加不足。
───不過就算是穆罕默德二世佔盡一切優勢,君士坦丁堡還是證明了它難攻不落的美譽,拜占庭軍、熱內亞傭兵、威尼斯的水手們仍舊死戰不退,在這種艱困的戰況中繼續又堅持了一個月之久。穆罕默德二世也開始動搖起來,但是在主戰派的大臣激勵支持下,他才恢復了信心,決定於五月二十八日清晨發動傾注全力的總攻擊,鄂圖曼帝國將把一切的戰力擲於君士坦丁堡的布拉赫內區城牆上,希冀能夠海陸夾攻擊破城防。
由奴隸、戰俘、新近征服省份的強徵兵所組成的部隊擔任第一波,這群裝備簡陋士氣低落的雜兵,因督戰隊押陣在後而不得不向前猛攻,最後幾乎悉數戰死於提奧多修斯牆前,但是第一波攻勢也很成功地消耗了守方的彈藥與士氣。
第二波部隊是從安納托利亞與敘利亞徵召的正規兵,他們從提奧多修斯牆正面全線進攻,殘忍血腥的肉搏戰令熱內亞傭兵死傷慘重,幾天以來一直盡力組織防禦的熱內亞軍司令官傑士汀尼也身負重傷不治;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親自率軍督戰,勉強得以填補熱內亞軍潰散之後遺留的缺口。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russia8jpg.jpg)
親率將士阻擋土耳其軍,奮戰不退拒絕逃亡,最後與城一同共存亡的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圖左著鐵甲者)。
然而,穆罕默德二世此時打出他的最後一張王牌,改宗兵部隊。二十九日清晨,這群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最精銳將兵衝上提奧多修斯牆,在基督門上升起土耳其的新月旗,頓時鄂圖曼軍士氣大振,狂熱歡呼且爭先恐後地衝進了君士坦丁堡。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Zonaro_GatesofConst.jpg)
穆罕默德二世率軍進駐君士坦丁堡。
特列威森提督見到此一情況便知局勢無望,於是召集威尼斯和熱內亞的傭兵、商人、水手們,集結君士坦丁堡中最後剩下的八艘軍艦,和培拉區停泊的數十艘商船與各式漁船舢舨,趕往港口準備撤退。特列威森並非慌忙逃逸,他除了盡可能保持部隊秩序與完整之外,也收容了重傷昏迷的傑士汀尼(稍後在回義大利途中高燒不退身亡),並曾請駕君士坦丁十一世,希望他能上船流亡,但這位自知將會成為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君主,拒絕從他的首都逃走,最後率領禁衛隊在城內奮戰至死。
恐慌的市民們爭先恐後地希望登上特列威森艦隊的船隻,但是這支單薄的小艦隊實在無法帶上全部的難民,最後以被留在岸上的剩餘百姓們絕望吶喊的哭聲、濃煙滾滾火海一片的君士坦丁堡作背景,特列威森艦隊帶著一千餘名熱內亞、威尼斯殘兵和四千多位難民拔錨出航,突破土耳其海軍警戒鬆散的瑪摩拉海,逃向內格羅龐特。
五天後,特列威森一入港,立刻要求駐留此地的威尼斯海軍撥出一條快艦,帶著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趕往威尼斯報告;但即使是最快的通報艦,從希臘到威尼斯還是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才趕到。
1453年6月29日,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抵達威尼斯,然後從這裡傳向全歐洲。
文藝復興的掌旗手
近來歐洲學者認為,以黑暗時代統稱西洋中世史是不對的;因為自從查理曼大帝復興教會以來,歐洲在九至十一世紀就已經以封建制度建立起了起碼的秩序,而十二至十四世紀則有在義大利的城市革命和文化運動,因此文藝復興並非在十五世紀突然爆發,而是經歷了中古世紀晚期的一連串耕耘,方才收獲有文藝復興的果。
經過佩脫拉克和薄伽丘這些文人,以及波隆納和帕多瓦等一流大學的播種,十五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已經有著相當程度的文化氣息,然而受限於社會的貧富差距與教育水準,這些崇拜古希臘羅馬哲人的風氣,仍僅限於少數上流階級富裕貴族的雅興趣味。
可是就在十五世紀末,有個男人把這種貴族趣味推廣為全民運動,令文藝復興從富人獨享的局面,一舉開放成為小老百姓也能為之沉迷瘋狂的大眾娛樂。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aldus_manutius.jpg)
阿爾多斯.彪斯.馬努夏斯(Aldus Pius Manutius),本名馬努志(Mannucci),1450年出生於教皇國境內。後來馬努志奮發求學,在羅馬習得希臘文與拉丁文,瘋狂崇拜古希臘羅馬文學的他,把名字從馬努志改為拉丁化的馬努夏斯。
之後馬努夏斯北上前往美因斯(Meins),對一位曾求學於古騰堡(Gutenberg)的印刷師傅安德烈.托瑞薩諾(Andrea Torresano)學習印刷術,最後還把走了師傅的女兒;馬努夏斯於1494年帶走了一部經過師傅改良過後的古騰堡印刷機,在威尼斯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出版社:阿爾蒂涅公司(Aldine Press)。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johannes-gutenberg.jpg)
1433年發明鉛板活字印刷術的古騰堡。雖然在唐初就已經有了雕版印刷,1040年宋朝畢升也發展出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泥製或木製活字顯然不夠耐用,因此古騰堡發展出了鉛字印刷。除鉛字之外,古騰堡還發明了手動印刷機和專用油墨,一生都活躍於出版業的革新與經營,也是少數在世時就賺了大錢的發明家。
但是印刷機或是出版社,當時在整個歐洲而言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1433年古騰堡提出鉛活字印刷與專用油墨的理念(實作成活字印刷機則是他得到贊助商之後的事),1464年古騰堡印刷機就已經被進口入義大利,並在羅馬附近的修道院中用以複印聖經和贖罪券。1469年威尼斯與米蘭就有了出版社,1471年佛羅倫斯也跟上潮流,買進第一部自己的印刷機。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Gutenberg_2.gif)
古騰堡與他的活字印刷機。
當時出版業的重心也不在威尼斯,而在佛羅倫斯。從喬望尼.麥第奇(Giovanni di' Medici)掌握了佛羅倫斯的政權開始,歷經科西莫.麥第奇(Cosimo de' Medici)的聚財積富,再到以熱心贊助藝術聞名的「豪華王」羅倫佐.麥第奇(Lorenzo I de' Medici)的鼎盛時代,可以說整部十五世紀就是佛羅倫斯綻放光芒、領導全歐洲的藝文潮流前進的歷史。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Lorenzo_de_Medici-ritratto.jpg)
羅倫佐.麥第奇,文藝復興史上的重要人物,因為花錢爽快一擲千金,吸引了歐洲各地的藝術家聚集到義大利佛羅倫斯,並善用外交與軍事手段令佛羅倫斯在北義大利稱雄一時,故被尊稱為「豪華王(il Magnifico)」。然而佛羅倫斯與麥第奇銀行在他任內花錢如流水,為日後佛羅倫斯共和國與麥第奇家族的破滅之道埋下遠因。
然而,為何只有馬努夏斯跟阿爾蒂涅出版社比較特別呢?
首先就是檢查制度。但丁、佩脫拉克、薄伽丘等義大利文學家與人文主義者挑起的新文學運動膾炙人口,諷刺教士成為文人雅士的時尚運動,對於天主教廷的不滿聲浪日益增加,而宗教法庭對於異端的火刑審判也跟著氾濫起來;而那些逐漸意識到輿論威力的專制君王們,也謹慎小心地去防堵任何可能危及其威嚴的傳言出現。一位佛羅倫斯的政治家曾批評印刷術:「許多愚蠢的想法,可以藉由這種危險的機器,在一瞬間內變成幾千倍流傳出去。」
再者就是詭譎多變的政局和戰亂。熱內亞的黨爭問題先前早已提過,佛羅倫斯的情況也沒有比較好,但丁曾形容他的故鄉「有如一個在床上輾轉反側、呻吟哭喊的病人。」由此可知,就連佛羅倫斯本地人也對於政局混亂感到十分憂慮。馬基維利
馬努夏斯之所以選擇威尼斯作為開業地點,是經過許多縝密思考推敲後的結果。首先,威尼斯是當時全歐洲言論最自由開放的地方,不管出版什麼書都不用擔心被教廷查禁;次之,威尼斯是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東羅馬難民數量最多的暫居地,在這裡可以找到很多散失的古希臘羅馬經典,以及對希臘語有高度造詣的拜占庭學者;最後就是,威尼斯人有錢,政局也安定(不像熱內亞、米蘭、佛羅倫斯),因此相信願意掏錢買書的客人也會很多。
他去貸款了一大筆錢,找來許多希臘學者作編輯,並向北方的日耳曼招募職業印刷工,一邊翻譯編纂希臘文學經典,一邊同步排版校對,積極準備出書事業。
但馬努夏斯倒也不是一頭熱血滿腹空想的汽油人,為確保書籍的銷路市場,他前往帕多瓦大學進行市場調查,訪問大學師生們認為怎麼樣的書是最好賣的。帕多瓦大學的人們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意見,馬努夏斯也一一紀錄分析,最後他得出幾個結論。
一、雖然古騰堡的鉛板印刷術使書籍變便宜了,可是傳統印聖經用的歌德體佔太大空間,印小的話歌德體文字又看不清楚,於是書就變得又厚又大本,不便攜帶。
二、防止書本受損的硬封皮,又增加了更多無益的重量。
三、每一本書從外表看起來都長的差不多,不打開看實在不曉得內容是什麼。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gutenberg_detail.jpg)
傳統的歌德體印刷(古騰堡聖經)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DJackson0022.jpg)
馬努夏斯的細斜體印刷(維吉爾詩集)
於是,馬努夏斯絞盡腦汁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他聘請波隆納大學教授法蘭契斯科設計一種簡單易讀,即使縮小版面也能閱讀輕鬆的新字體,這就是日後被使用至今的斜體字(Italic),以取代德文聖經上慣用的歌德體;他又以厚磅紙而非硬殼製作封面,並首度導入封面設計的概念,聘請版畫家製作精美插圖裝飾,一箭雙鵰地解決書封問題。
最後,突然想到投入如此龐大財力精力之後,辛苦翻譯編輯的書本很可能會被非法盜印,於是馬努夏斯著手為阿爾蒂涅出版社設計了一個商標:海豚與錨。海豚象徵親切而迅速、而錨代表可靠與準確。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colophoncr.jpg)
<基礎希臘文法>一書的版權頁商標。
終於他一一克服所有障礙,阿爾蒂涅出版社於1495年出版了<基礎希臘文法>,和<亞里斯多德作品集>。
這些剛印刷的新書,封面有清楚標題和精美插圖,字體印刷清晰易讀,書封上還打印著阿爾蒂涅出版社的商標:海豚與錨。
完全反映了市場需求的這批新書,甫剛出版就被搶購一空,阿爾蒂涅出版社急忙開動機器加印第二版,但市場反應仍舊供不應求,短短一年半之內,馬努夏斯就還清了他當初向威尼斯銀行融資的貸款,並買進了更多部的印刷機。
雖說古騰堡發明了印刷術,但是馬努夏斯發明了商業出版社!
短短十年內,阿爾蒂涅公司就成為歐洲最大的出版社與書籍批發商,在十五世紀末,義大利出版的5000版書籍中,就有過半的2800本是在威尼斯印刷發行。阿爾蒂涅出版社獨佔威尼斯出版業者的七成利潤,財源滾滾而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The_Gutenberg_Bible.jpg)
阿爾蒂涅出版社的工作情況:排字員與印刷工在監督員觀察下進行著印刷工作。
馬努夏斯沒有沉迷於眼前的成功,一戰成名的他又繼續投入更多心力帶領出版業不斷創造革新:1500年,馬努夏斯把負責翻譯的拜占庭編輯群分割出來,成立翻譯社「新學院(Neacademia)」專門進行希臘文學的編譯工作,並培訓能夠對應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德語的外語翻譯人才,這是史上最早的私人翻譯公司;1514年,阿爾蒂涅出版社發行了小本<維吉爾詩集>,這種便宜輕便易攜帶的小本書首開口袋文庫本的風氣之先,旋即成為歐洲年度最暢銷書。
接著,阿爾蒂涅出版社又發行了<柏拉圖精選集>、<蘇格拉底全集>等叢書系列,並加入封底內頁的概念,於書尾附上版權頁和關聯叢書列表,又發行蒐羅投稿文章的季刊雜誌,最後甚至為利亞托交易所發行商業日報…
在他的努力之下,威尼斯於1536年興建了一所大圖書館,用以擺放那些數量不斷增加、已經塞不下的總統府公共圖書館藏書。
兩個佛斯卡利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給予西方社會極大的衝擊,雖然不曾有人對拜占庭帝國的勝利抱持過多期待,但是前所未見的巨砲、土耳其軍的龐大兵力、提奧多修斯牆的倒下、以及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堡的淪陷;種種匪夷所思的消息,都震撼了歐陸諸國的君王們。
威尼斯使節獲得穆罕默德二世蘇丹接見之後,誠惶誠恐地表示威尼斯並無要與土耳其敵對之意,特列威森提督的艦隊純屬「個人行為」,並願意對土耳其保持和平關係。既威尼斯之後,匈牙利、塞爾維亞、熱內亞、特拉布宗帝國的使節也都陸續來到君士坦丁堡向蘇丹跪地求和;姑且先不論衰敗了兩百年的君士坦丁堡此時究竟還有多少經濟價值,由此觀之,穆罕默德二世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作秀」行動已經為他的皇威打下了穩固的地基。周圍每一個國家,都擔心會成為下一個吃蘇丹砲彈的受害者。
穆罕默德二世接著向各國使節要求貢金,但是威尼斯和醫院騎士團並沒有接受這樣的要求。立場堅定絕不跟異教徒打交道的聖約翰騎士們就姑且不論,威尼斯特使的立場是,無論如何都得爭取泊港通商和海上航路的自主權,其次則是盡可能在滿足前兩項要求的狀況下保有尊嚴與國格。
出乎意料之外地,穆罕默德二世對威尼斯提出的和平條件照單全收,只要求收回君士坦丁堡的培拉區義大利諸國租界,以及對威尼斯船課徵航海稅與關稅,稱得上是很大方的條約。威尼斯特使進一步請求在君士坦丁堡重建大使館,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永久邦交關係,這點也被接受了。
為何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後,威勢正當日如中天的穆罕默德二世會對周邊國家採取如此寬大的態度?威尼斯大使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逐漸收集到足夠的情資,察覺到了鄂圖曼帝國的「底細」,把對於穆罕默德二世蘇丹、還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國情資料寫成報告書送回本國。
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後的大屠掠中,這座曾經富庶輝煌過的「世界之都」大半化為灰燼,城中居民則多半填屍溝壑或是淪為囚俘奴隸,再加上過去活躍於這裡的商人們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君士坦丁堡只剩下一座空殼。穆罕默德二世為了攻陷此城也幾乎耗空國庫,他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Istanbul)之後,為了盡早恢復此城繁榮,於是把首都遷往該城,並從安納托利亞與馬其頓強制移民十萬人,並將數萬名女俘虜賞賜給將兵,讓他們從此在伊斯坦堡成家立業。
雖然年少輕狂,但是這位見識卓越的蘇丹並不急於現在完成他的雄心霸業,他計畫花上十年時間,慢慢恢復帝國的國力和伊斯坦堡的繁榮,屆時再以伊斯坦堡為跳板征服歐洲───這位正值英年的皇帝於是在宮中學起了法語,還娶了東羅馬帝國的皇族公主為皇后(之一),並善待希臘學者,採行懷柔政策。他很清楚現在的休息準備,是為了成就更偉大的征服。
共和國很清楚他們再也不能浪費時間了,種種跡象都顯示鄂圖曼帝國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對歐洲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不論是海上或陸上的,屆時威尼斯必須作好準備才行。其餘歐洲各國,包括了熱內亞的頂頭上司米蘭大公,也都察覺到了這種趨勢,因此義大利諸國混戰的局面也算是暫時因為東方的新威脅而告一段落───1454年四月九日,羅迪條約(Treaty of Lodi)結束了米蘭公國、佛羅倫斯、那不勒斯、威尼斯之間持續三十年以上的國境戰爭。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Atl_It2.jpg)
羅迪條約簽訂時的義大利情勢。北義大利由薩伏衣公國、米蘭公國、威尼斯共和國三強平分(熱內亞與其屬地科西嘉,則臣服米蘭);中義大利則是西恩那、佛羅倫斯與教皇國三國並立;南義大利的西西里、薩丁尼亞與拿坡里王國國,則是阿拉貢王國(西班牙)的臣屬。
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年,一手主導對外強硬政策、錯失支援君士坦丁堡時機的威尼斯總統法蘭契斯科.佛斯卡利成為千夫所指的罪魁,他的政治權力遭到共和國議會與十人委員會取代架空,他寵愛的兒子雅歌布(Jacopo)也因貪污罪被流放至克里特島,最後於1456年因水土不服死於當地。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foscari_hi.jpg)
描繪佛斯卡利的兒子雅哥布被屈辱地逮捕流放、法官在旁宣讀罪狀而老總統無能為力的畫像。這也點出了威尼斯何以是「共和國」的最大特色───總統無法為所欲為,國家大權操於議會與十人委員會手中。
他甚至連終身總統的職位都無法作完,1457年十月23日,十人委員會會長呈上一份重選總統的議案,這份議案獲得十人委員一致通過、共和國議會的三分之二通過,七十九歲的老總統被迫簽署這份屈辱的命令,結束了他的總統身份。一週後的十一月一日,就在新當選的共和國總統帕斯魁勒.馬利皮洛(Pasquale Malipiero)於聖馬可廣場宣誓就職時,前總統佛斯卡利在威尼斯市外的別墅中抑鬱而終。這種步下人生舞台的方式,對於一心期望由威尼斯達成歐陸霸業的野心家佛斯卡利而言,可說是無法想像的悲慘結果吧!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mmaiolica2.jpg)
帕斯魁勒.馬利皮洛,主導對土耳其帝國「如履薄冰的和平」的威尼斯總統。
或許是佛斯卡利這個男人一生奮鬥但卻一無所獲的過程實在是太悲劇性,因此在四百年後,出身威尼斯的歌劇大師威爾第(Verdi),與英國詩人拜倫合作,將這段歷史改編為<佛斯卡利父子(I due Foscari)>,劇中描述父親與叔姪都因為遭到佛斯卡利兼併陷害而死,日後白手起家擠入十人委員會的威尼斯銀行家雅歌布.羅連達諾(Jacopo Loredano),決心對佛斯卡利展開復仇,於是他在帳冊上記下了這一筆:「總統佛斯卡利,欠債額:父親與叔叔」。
經過錯綜複雜的陰謀鬥爭後,羅連達諾放逐了曾是自己好友且名字相同的小佛斯卡利,並策劃陰謀讓他死於克里特;接著,羅連達諾以十人委員會議長的身份,帶著總統重選案來到老佛斯卡利面前,冷笑地看著他親手簽下終結其政治生命的這份宣告書。最後,當羅連達諾聽聞老佛斯卡利死去的消息後,他悄悄地回到房間,取出他的帳冊,在「總統佛斯卡利欠債額」的細目後頭寫下了「已還清」,橫槓一筆將之劃去,完成了他完美的復仇計畫。
實際的情況究竟是不是如此我們並不知道,但是這部歌劇成為了威爾第知名的傑作,也使得威尼斯商人「精於算計的冷酷陰謀家」形象從此長留世人心中。
接替悲劇性的野心家佛斯卡利之後的威尼斯總統馬利皮洛,在他十年任期之內盡力保持威尼斯共和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和平,即使這條和約彷彿如履薄冰般令人不可信賴:鄂圖曼海軍以每年三十艘的驚人速度擴張,率軍親征東方的穆罕默德二世,在談笑間毀滅了特拉布宗帝國,統一全安納托利亞,終結了土耳其的內亂。
但是,威尼斯人把一萬名傭兵和海軍弩弓兵調回了本土,並在達爾馬提亞、阿爾巴尼亞、希臘修築城塞,他們小心戒備著土耳其蘇丹哪天突然「靈光一閃」的日子到來。
君士坦丁堡淪陷後九年,馬利皮洛總統去世。就這樣,如履薄冰般的和平也走到了盡頭。
基督教世界的長城
1462年六月,瓦拉幾亞的串刺公采佩施(Vlad Ţepeş,即有名的吸血鬼德古拉)於羅馬尼亞大破鄂圖曼帝國軍,再加上阿爾巴尼亞的反抗軍領袖斯坎德貝(Skanderbeg)活躍的游擊作戰,使鄂圖曼帝國軍無法侵入東歐境內,這些勇敢的歐洲貴族武士們,令穆罕默德二世由陸上侵攻歐洲的野心受阻。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vladtepes.jpg)
伏拉德.采佩施,瓦拉幾亞公爵,繼承父親從神聖羅馬帝國那裡以戰功贏來的遺產:龍騎士團,一掃領地內的小貴族領主,建立個人獨裁掃蕩異己;隨後以優秀的戰術能力在東歐多次擊敗土耳其大軍,並以極其殘忍的方式屠戮戰俘,建立了卓絕的名聲。雖然對回教徒與其他歐洲國家而言是恐怖與吸血鬼的代名詞,但是在今日的羅馬尼亞卻是人氣很旺的民族英雄。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Scanderbeg_young.jpg)
斯坎德貝,本名傑基.卡斯崔歐提(Gjergj Kastrioti),是阿爾巴尼亞的領主卡斯崔歐提之子;因為其父向土耳其臣服投降,因此小時候改宗伊斯蘭教在土耳其宮廷裡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並為土耳其領兵作戰,獲蘇丹御賜伊斯蘭姓「伊斯坎達爾.貝伊(İskender Bey)」,也就是「像亞歷山大那麼厲害的」,這也成了他被阿爾巴尼亞同胞稱呼的綽號「斯坎德貝」的來源。1443年斯坎德貝等到機會,獲封回阿爾巴尼亞擔任領主,立刻對土耳其揭起反旗,展開了25年的漫長奮戰。
雖然穆罕默德二世嘗試挾其壓倒性龐大的陸軍擊潰這些煩人的小蒼蠅,但在威尼斯的金援補給下,這些小國孤軍發揮了異常堅軔的影響力,確實地牽制住了土耳其人的西擴野心。
不過蘇丹手上還有第二張牌,他的帝國擁有一支數量上足以壓倒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強大海軍───1463年,鄂圖曼帝國派出一百艘槳帆戰艦和六萬名土耳其兵、希臘水手組成的海軍艦隊,攻陷了熱內亞於愛琴海的最後據點:巧斯島與蕾絲邊島。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tsotbc12.png)
當時地中海世界的主力戰艦仍是帆槳並用艦,畢竟排槳船的動力遠比帆船要可靠的多。但是排槳船的龐大人力需求卻限制了一個國家的海軍規模上限,特別是對於堅持以本國公民或自由人擔任水手的威尼斯而言更是顯著。然而對於人力資源無限的土耳其帝國來說,他們似乎並不存在這樣的困擾。
島上的熱內亞富商們遭此天外橫禍,就連付贖身金的哀求機會都沒有,他們全被屠殺,財產充公進入蘇丹寶庫;倘若是在百年以前威尼斯人或許會為熱內亞人的悲慘遭遇幸災樂禍,但是現在目睹此景,反倒讓威尼斯感到強烈危機感。
土耳其海軍出兵作戰的消息經威尼斯大使報告本國,威尼斯大使還在報告中提到,穆罕默德二世近日來與佛羅倫斯使節接觸頻繁,似乎是在收集有關威尼斯的情報,海軍艦隊的訓練活動也越益頻繁,這種種跡象都令威尼斯新任的第67代總統克里斯多佛.摩洛(Cristoforo Moro)提高了警覺,威尼斯政府下達了動員令,徵集武裝商船、弩弓兵、划槳手,購入大量火藥、木材、食糧準備應付可能的衝突。
果不其然,1463年初起土耳其政府就開始想各種花招來找威尼斯的麻煩,摩洛總統下令盡可能對無關緊要的要求予以忍耐讓步,但到了三月,穆罕默德二世藉口威尼斯位於希臘南部的海港莫頓,收留了一個土耳其通緝犯,於是發兵十萬攻打威尼斯殖民地阿格斯(Argos),並派遣部隊往莫頓、李班多出征。
情況發展至此已無轉寰餘地,摩洛總統簽署十人委員會提案的對土耳其開戰通告,威尼斯人咬緊牙關準備迎接一場他們開國至今從未體驗過的恐怖經驗:一個商業城邦正面對抗一個帝國。
過去不管是對抗法蘭克、熱內亞、米蘭或是拜占庭,威尼斯人都從未感到退縮或不敵,因為義大利的城邦國家再怎麼樣強大跋扈終究還是跟自己同級的對手,而那些鬆散的歐洲封建王國更因為體制層面的落後,而無法集中全力對抗威尼斯。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是完全不同的對手。這個擁有龐大人口、無窮資源的超級大國,在英明果斷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統率下,皇帝得以用他強烈的意志,集結全帝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擲於一點以達到他想要達成的目標。
在阿格斯,威尼斯人初次領教到這種統一帝國的威力,他們很快理解到,十萬大軍的數量優勢,不是威尼斯政府十年來一點一滴積累的防禦工事能夠抵消得掉的對手。阿格斯迅速陷落,但是威尼斯人的實力,並不僅僅存在於他們的城池或艦艇而已。
伊斯蘭教勢力入侵歐洲的陰影給東歐諸國帶來沉重壓力,威尼斯於是從這些東歐國家下手,主導規劃起一個包括瓦拉幾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東歐諸國的基督教國家同盟,並派出使節趕往中東的馬穆路克、波斯,結成一個從四面八方包圍土耳其的大包圍網。這種巧妙的外交手段,正是威尼斯人得意的軟實力。
就在國際舞台上的外交戰打的火熱時,威尼斯海軍也沒有閒著;威尼斯與費拉拉公國(Ferrara)達成同盟,費拉拉公爵允諾派兵支援威尼斯,搭乘威尼斯船前往伯羅奔尼撒半島對抗土耳其,以交換威尼斯取消對費拉拉的國債。
穆罕默德二世憤怒地發現,如今他的帝國四面都燃起烽火,敵軍從四面八方朝他湧來,但他畢竟是土耳其史上最偉大的君王,唯一夠格被尊稱為「大征服者」的蘇丹,於是一邊使力一邊施巧,頗具戰略眼光的穆罕默德二世大膽而謹慎地險中求勝,逐漸地瓦解掉這個看似天衣無縫的「土耳其包圍網」。
土耳其人暗中與串刺公采佩施的弟弟,美男公拉朵(Lado)達成協議,雙方約定好捕殺過於殘暴的采佩施;而善變的馬穆路克則因為穆罕默德二世的賄賂轉趨局外中立;而穆罕默德二世暗中與匈牙利和威尼斯交涉單邊停戰,雖然沒有成功,但卻使得因為長年戰事而疲憊不堪的匈牙利感到有些心動,威尼斯最後是賄賂予神聖羅馬帝國巨款,秘約協定神聖羅馬帝國不得對匈牙利用兵,這才保證了匈牙利王國的立場不變。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Skanderbeg.jpg)
晚年的斯坎德貝
然而1468年一月,阿爾巴尼亞的守護者斯坎德貝去世,失去這位善戰堅定的盟友,對威尼斯與匈牙利而言是一大打擊;土耳其包圍網因此在巴爾幹地區破了一個大洞,穆罕默德二世抓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把阿爾巴尼亞軍殺的落花流水,一舉攻佔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阿爾巴尼亞。如今,蘇丹的大軍距離威尼斯本土是近在咫尺了。
調整態勢重新站穩腳步之後,穆罕默德二世決定對威尼斯這個小國寡民的勢力挑起放血戰,讓威尼斯因為失血過多而停戰退出;他選擇的目標是威尼斯最大的海外據點之一,愛琴海上僅次於克里特的第二大島內格羅龐特。1469年冬季,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集結250艘軍艦與十萬大軍於伊斯坦堡,由穆罕默德二世蘇丹親征指揮,準備等冬季結束後開往目的地。
威尼斯政府急令海軍統帥尼可羅.加奈(Niccolò Canal)率領一支為數七十艘的戰艦隊開往攔截鄂圖曼艦隊,然而加奈提督帶著他的艦隊來到敵軍前方時,卻為這龐大艦隊的軍勢所震撼,因此畏縮不前,使土耳其陸軍於1469年六月十五日登陸了內格羅龐特。
威尼斯人的命運從海軍攔截土耳其艦隊失敗之始就已註定,經過一個月毫不停息的慘烈攻防戰,土耳其於七月十二日攻陷該島,勝利的一方照例進行了殘忍的屠城,島上的威尼斯、熱內亞、佛羅倫斯等義大利城邦商人均被殺或賣為奴隸。共和國政府對此失敗感到顏面無光,於是免除加奈職務,並沒收他作為海軍提督的全部薪金以作為戰死者遺族補卹之用。
丟失內格羅龐特對威尼斯而言是一大重擊,威尼斯人在愛琴海的最後據點只剩下克里特島而已了,而共和國政府也勉為其難地接見土耳其使節,進行停戰的談判。共和國政府賦予駐伊斯坦堡大使「賠償金額無上限,如果必要的話可放棄一切淪陷區」的交涉權限,只求戰爭能夠早日結束。
但是最後談判破裂,原因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出的停戰條件實在太過苛刻,逼的威尼斯人不得不繼續抗戰。
穆罕默德二世提出的停戰條件是:因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一切版圖主權,威尼斯必須放棄希臘、愛琴海的所有領土(包括科爾夫、莫頓、李班多、克里特),並每年進貢十萬杜卡特。威尼斯大使因此嚴詞拒絕了這種無理要求,並以強硬態度表示:「要威尼斯接受這種條件,我們就算是被打到本土決戰也都不會接受的!」
蘇丹為之大怒,他逐出了威尼斯大使,並發兵攻打威尼斯本土(義大利東北部),這次入侵引起全歐洲的恐慌,但是威尼斯與老對手匈牙利聯手擊退了土耳其軍的侵略。
1471年,一生艱苦率領威尼斯人抗戰的摩洛總統去世,接替他的尼可羅.多隆(Nicolo Tron)總統試圖與教皇庇護二世(Pius II)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不斷試圖建議教皇組織歐洲十字軍以對抗土耳其人。然而,在這個教廷權威淪喪的時代,十字軍的旗幟早已喪失它的光芒,到最後庇護二世也僅是象徵性地賜給多隆總統一柄「基督之劍」,拍拍多隆的肩膀要他加油,對於這種心理上的安慰,多隆總統與威尼斯人民也僅能苦笑以對。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4853288_7a464a6ef2_o.jpg)
尼可羅.多隆總統像。在其短暫幾年任內,威尼斯與土耳其苦戰導致財政黑洞,多隆總統除了以巧妙外交手段繼續給土耳其製造麻煩外,他還增刷國債回收舊幣,發行了一種含銀量只有30%不到的超薄新幣,用以支付傭兵薪水。威尼斯人開玩笑地把這種新幣用總統的名字「多隆」取名,稱它為「窮酸的多隆」。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thumb03281.jpg)
「窮酸的多隆」銀幣。出人意料之外,因為鑄幣量很龐大,「窮酸的多隆」拿來找零錢還挺方便的,在地中海世界是頗為流行的貨幣。
戰爭進入第十年,威尼斯共和國咬緊牙關勒緊褲帶發動又一次徵兵與新國債,除了在正面戰場抗擊土耳其人,令鄂圖曼軍不得越愛琴海與東歐而入以外,威尼斯還砸下重金聘請無數殺手,對這位精力過度旺盛的穆罕默德二世發動了多達十四次暗殺;當然,最後的結果是無一成功。
威尼斯除了孤注一擲的暗殺作戰之外,也有注意務實的遠交進攻政策,威尼斯使節被蘇丹逐出宮廷後,就轉往東方與土庫曼(Turkoman)國王伍尊.哈桑(Uzun Hasan)聯手,由威尼斯提供金援和火砲,煽動哈桑王帶領土庫曼軍從背後捅鄂圖曼人一刀。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071112102254.jpg)
伍尊.哈桑,當時統治了土庫曼、亞美尼亞、波斯的白羊王朝之君;然而無奈他的軍事表現與穆罕默德二世相差太多,或該說他不幸生在這個年代,以致於無法成就一方霸業。
1473年八月,哈桑王真的帶著五萬人入侵了鄂圖曼帝國的大後方,不幸的是缺乏軍事才能的哈桑完全不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對手,蘇丹派出了二十萬大軍碾過了可憐的土庫曼人,哈桑只得逃回他的老巢,從此再也不敢動鄂圖曼帝國的腦筋。
儘管鄂圖曼帝國於四方戰線都旗開得勝,但是持續的戰爭並不只對威尼斯構成壓力,對於富庶的鄂圖曼帝國而言也是同樣沉重。因為威尼斯的銀彈攻勢,穆罕默德二世蘇丹發現,只要他與威尼斯這個小城邦為敵一天,他的敵人就會越益廣增,特別在戰爭最後幾年,土耳其雖然努力對威尼斯本土發動幾次進攻,但都被威尼斯與匈牙利聯軍擋下,接著穆罕默德二世又得班師回到小亞細亞,應付高加索、波斯、埃及等殺不完的東方鄰國騷擾攻擊。
穆罕默德二世蘇丹曾經自豪的大艦隊被威尼斯人逐漸蠶食,即使是將近三百艘的龐大艦隊一但少了薪餉也是動彈不得,然而鄂圖曼帝國需要錢時,蘇丹卻意外發現土耳其商人都被關在領土內出不去───四面八方全都是敵國,以及威尼斯商人。
1478年,在一次登陸南義大利奧特蘭托(Otranto)的不成功遠征後,疲憊不堪的土耳其蘇丹終於願意再度接見威尼斯使節,這場和談交涉了一年之久,期間打打談談,雙方討價還價,終於在1479年一月二十五日於伊斯坦堡簽署了停戰和約。
威尼斯在條約中放棄了土耳其一切已攻陷的海外領土與其盟友:蕾絲邊島、內格羅龐特、伯羅奔尼撒、阿爾巴尼亞。然而,土耳其也承認了威尼斯在希臘南部的科爾夫、莫頓、克里特與其他愛琴海諸島之主權。威尼斯每年支付一萬杜卡特給蘇丹作為通商手續費,而鄂圖曼帝國則必須保證威尼斯商船可以在達達尼爾與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無阻;而威尼斯必須另付稅款,才能買得土耳其領土內的商品專賣權。最後,威尼斯人也取得了重回伊斯坦堡設置使館的權利。
儘管付給鄂圖曼帝國的各種名目稅款昂貴,但仍比這幾年來慘烈的戰鬥與放血要便宜多了,相較於最初土耳其提出的每年十萬貢金,威尼斯人堅持到最後一刻殺價成最後談判完成的十分之一,可說是外交上的小小勝利。也許對威尼斯的談判放水讓步也是穆罕默德二世蘇丹的意思,他對於這個與他周旋多年的小小城國很感興趣,於是在和會上提到:因為回教法規不許畫製人像,繪畫水準極差,希望能請威尼斯派遣優秀的藝術家來到伊斯坦堡為他工作。
對於邁入中年確仍不減玩心的蘇丹,威尼斯自然是盡一切所能滿足他的願望;於是威尼斯派出了當時威尼斯畫派第一把交椅的大師簡提列.貝里尼(Gentile Bellini),與其工作室的助手第子一行人進駐伊斯坦堡,並在稍後畫出了那張流傳至今的穆罕默德二世肖像畫。
![](http://i713.photobucket.com/albums/ww138/849213/7jpe.jpg)
簡提列所繪製的穆罕默德二世肖像畫,流傳甚廣,連現代土耳其發行的鈔票肖像,用的都是簡提列版的穆罕默德二世畫。除了此畫外,貝里尼家族世代經營畫坊,因此共和國官方的文宣畫、紀念畫、總統與將領功臣肖像畫也都是貝里尼一族的手筆,因此被視為威尼斯畫派的中堅主力。
穆罕默德二世對於簡提列的畫技讚不絕口,甚至請他到後宮牆上繪製春宮壁畫,儘管穆罕默德二世的後繼者們在兩百年後,基於對真主的虔誠信仰,而將這些恐將損及偉大先祖名譽的壁畫毀掉了,但是這種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多少也稍微和緩了穆罕默德二世蘇丹對威尼斯的敵意。
就這樣,從1463年到1479年,威尼斯共和國與鄂圖曼帝國之間長達十六年的戰爭終於暫時告一段落。只不過對於威尼斯為了通商利益而與鄂圖曼帝國談和的「通敵行為」,卻馬上招致了羅馬教廷與歐洲各國的交相指責。
那麼,就在威尼斯與匈牙利領導著東歐國家,以龐大資金和無數鮮血堆疊起一道阻擋伊斯蘭狂潮的海陸長城時,那些指責威尼斯的西歐國家又跑到哪去了呢?儘管教皇為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奪回君士坦丁堡而號召十字軍,但歐洲各國卻愛理不理,最後十字軍僅存在於紙上階段,就因教皇去世而草草結束,也不見有哪個君王主動提供支援去對抗回教勢力的入侵。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威尼斯以一城之力,在那激動震盪的十五世紀末,帶領東歐基督教國家一起從海上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再加上東歐的匈牙利、瓦拉幾亞等國奮戰不懈,因此才守住了西方世界的文明與信仰。假如孔子生在16世紀的歐洲,他大概會評價道:「微威尼斯與匈牙利,吾包頭巾娶四妻矣!」
兩年後,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於1481年五月三日以四十九歲英年駕崩,關於他的死亡有各式各樣的說法,包括威尼斯暗殺說,性病致死說,還有遭到太子刺殺說等等,儘管穆罕默德二世之死仍是歷史謎團,但當時的歐洲人全都為了這位好戰英武的基督教大敵之死而喜極而泣、拍手慶祝。
穆罕默德二世的繼承者巴耶茲德二世是個嚴肅守信的君主,可能是受到父皇薰陶教化之故,這位同樣喜愛西方文化藝術的蘇丹,延續穆罕默德二世的宗教寬容政策,除了保護東正教徒之外還擴大到收容猶太教徒,巴耶茲德二世向威尼斯保證,在其任內將永保對威尼斯的互助合作關係。
雖說失去君士坦丁堡,但威尼斯並沒有喪失東方貿易;儘管失去了獨佔貿易的特權,但威尼斯商人愉快地發現,在一個統一的大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保護下,從小亞細亞通往亞丁灣的陸上商路更加安全迅速,商品成本也因風險降低而得以跟著下降,威尼斯在十五世紀末的經濟產值達到了本世紀初的兩倍。
然而,威尼斯人也感覺得到時代變了,而且變得很快。十年後,有個熱內亞人前往西班牙,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威尼斯共和國的命運就有如一艘在汪洋大海中飄流的小孤舟,她即將迎接狂風暴雨的十六世紀:那是大航海的世紀、專制君主的世紀、殖民帝國的世紀、也是威尼斯史上最為驚濤駭浪的世紀。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
※ 作者: ott 時間: 2011-05-31 23:36:12
※ 編輯: ott 時間: 2018-08-23 16:06:11
※ 同主題文章:
05-31 22:32 □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上篇(修訂附地圖版)
05-31 22:58 Re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上篇(修訂附地圖版)
05-31 23:13 Re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上篇(修訂附地圖版)
05-31 23:29 □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中(修訂附地圖版)
● 05-31 23:36 Re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中(修訂附地圖版)
05-31 23:46 □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下(修訂附地圖版)
05-31 23:49 Re [轉錄] 威尼斯戰史下(修訂附地圖版)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38
回列表(←)
分享